
先來看看下面這兩張我從網絡搜來的圖吧,看看這種曾經在街頭巷尾比比皆是伴隨我們長大的小吃,你吃過沒有?武漢就叫蒸糕,記憶中它從來沒有登上過大雅之堂,只在街頭有賣。在網上查到好像安徽湖北都有這種蒸糕,湖北有些地方叫鼎糕,頂頂糕,因為蒸熟的米糕要從木碗底下的洞洞里面頂一下才能掉出來。嘿嘿。米香配上紅糖,真是又香又甜又松軟。小時候我們放學后,幾個好朋友總是要在校門口等著一個一個現蒸熟的米糕出鍋,趁熱吃。一次只能做一個,做好一個蓋子換到另一個木碗上接著蒸,蒸汽從木碗底下的洞洞進去蒸熟米糕,蒸化紅糖。兒時美好的記憶滋養了肚子里的饞蟲,上周不知咋的非常想吃這種蒸糕,在網上搜了幾個方子,趁周末有空做來解饞。女兒從外面玩;貋恚医o她一塊蒸糕,她一點興趣都沒有。我極力勸說她吃一口,說這是媽媽小時候吃過的好吃的。她勉為其難咬了一口,立刻說“媽媽我后悔了!”“啥?不好吃?”“不是不是,我后悔剛才不吃了!真好吃啊~~”哈!成功俘獲乖女的胃!
方子主要參考:這里
材料:
水磨粘米粉,糯米粉,紅糖,白糖粉,水或者牛奶
做法:

1.粘米粉糯米粉以10:1左右混合好,加少許白糖粉混勻,糖粉不要加多了,稍稍掉點甜味就行。用一點點水或者牛奶,慢慢加,一邊加一邊混和米粉,千萬不要多加,加水的分寸是糕粉成為一顆顆粗顆粒,用手捏可以捏成團,但是輕松地又能將團弄松散。對了,一定要用水磨粘米粉,我買過西人店里的rice flour,完全不是一個東西,加水后看起來像嬰兒米糊。
2.雙手用力搓粗顆粒糕粉,盡量搓散,過篩,剩下的球狀糕粉接著搓,然后繼續過篩,直到糕粉成細膩粉狀。
3.蒸籠屜里墊上蒸籠紙,一定要透氣的那種,或者用紗布也好。拿一個做慕斯蛋糕的小圈模具,用勺子把糕粉舀到慕斯圈里,不要壓緊,松松散散蒸熟后口感才松軟。不推薦底下沒有洞的容器,蒸汽如果不從底下上來,蒸糕里面不會蒸熟。舀入的糕粉到慕斯圈一半左右,可以放一些紅糖在里面,再蓋上糕粉,最后糕粉上蓋上一點紅糖。用保鮮膜或者一個小盤子蓋在慕斯圈上,防止蒸的時候凝結的水汽把蒸糕打得過濕。對了,慕斯圈不需要抹油,蒸糕熟了體積會縮小,一下就脫模了。
4.大火蒸20分鐘到半小時(根據蒸糕大小定)。如果沒有慕斯圈,用做cupcake的硅膠小碗也行,蒸20分鐘后蒸糕會成一塊整體,拿出來接著蒸幾分鐘蒸透米糕就可以吃了。

小廚心得:
1.我加入紅曲粉做成粉色的,也好看好吃,推想加抹茶粉做成綠色,紅糖換成紅豆泥也蠻好;蛘邼采舷矚g的果醬也不錯吧。糕粉里加入糖桂花,蒸出來的桂花口味的也很好。
2.放冷的蒸糕會變硬,要吃的話重新蒸幾分鐘,讓水汽濕潤蒸糕也可。冷的蒸糕很像我在美國曾經吃過的一種臺灣米糕,忘記叫啥了。冷下來的蒸糕趁著硬硬的切成薄片,就是我們湖北另一種有名的小吃“云片糕”了。
其他tips可以參考我美女老鄉茹比的這篇博文。
(來源:生命活水 作者:愛溜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