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大蒜價格居高不下,讓以“包地”為生的經紀人從中大賺了一筆,記者在金鄉采訪過程中了解到,經濟人一年的收獲少則上百萬,多則上千萬。嘗到了去年的甜頭,這群經紀人今年繼續到處“覓食”,但是這次,他們失算了。大蒜的普遍減產以及蒜價的持續上漲,使得蒜農的惜售心理越來越強,去年三四千塊錢就能包到的一畝蒜地,現在甩出一萬塊錢現金,也包不到了。

  去年三四千元包一畝 現在萬元現金也無人出手

  要說到惜售、惜包,金鄉縣程樓村是典型代表之一,整個村里700多畝地只是年前承包出去了一戶人家的地。

  記者了解到,從去年大蒜的行情一路向好開始,經紀人給蒜農的承包價就由一畝地三千多漲到了年前的一畝地四千多塊錢。當時,這個價格對于多數蒜農來說還算不錯。

  然而,轉過年來,大蒜價格持續上漲,干蒜的價格已經漲到了每斤5元以上,2月份一畝地的承包價也到了5000多元,在三月初,一畝地的承包價漲到了6000多元,一個月的時間,一畝地的承包價就漲了1000多。而在三月中下旬的時候,干蒜價格漲到每斤6.7元時,已經超過了2010年6.4元每斤的歷史最高值,此時一畝地的價格已經上漲到了7000多元。事實上,7000多元仍然不是最高點。到今年4月份,一畝地的承包價已經漲到了8000元以上。這個價格對于蒜農來說已經非常不錯了,但是劇情還在向著相反的方向發展,看著價格越來越高,蒜農反而不想往外承包了。

  “看到大蒜行情這么好,我們村所有的人都不想承包出去了,現在出價已經出到一萬多了,可是還是沒有人往外承包。”程宏亮說“五一”是一個分界點,“五一”之前,蒜農都看不清市場的行情,只是覺得好。年前,有些人覺得一畝地4000多元已經很不錯了,就承包出去了。年后,承包價一直上漲,有的蒜農擔心價格已經漲到巔峰了,會回落,就繼續往外承包。

  “但到了五一前后,蒜農就看清行情了。因為一般到4月份,冷庫里的干蒜基本上都賣空了,而4月份干蒜的出庫價就四塊多錢,年后干蒜的價格都沒掉下過四塊錢,那今年蒜農手中的鮮蒜出手價至少兩塊錢以上。”程宏亮說,而且由于去年的寒潮天氣,大蒜普遍減產,蒜少了,價格也會貴。

  “我們村里就去年一戶人家以一畝地4000多元的價格承包出去了,年后就再也沒有蒜農往外承包了。有很多經紀人都來問,也沒有人往外承包。”程宏亮說,往年這個時期,蒜農看著行情差不多,而家里沒有勞動力的就直接承包出去了,到5月底,一個村的蒜地基本上都承包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