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魯北平原區、魯西平原區、魯中南山地丘陵區、魯東低山丘陵區和海洋區

  ◆確定“兩屏三區四帶多點”保護建設重點

  □記者 杜文景 報道

  本報濟南5月27日訊 今天下午,《山東省生態保護與建設規劃(2014-2020年)》正式公布。(以下簡稱《規劃》)

  《規劃》將全省生態保護與建設劃分五個區域:魯北平原區、魯西平原區、魯中南山地丘陵區、魯東低山丘陵區和海洋區。其中,魯北平原區包括東營等3市13個縣(市、區),是我省生態環境最脆弱的地區,主要以生態修復為主。重點是增加林草植被,實施保護性耕作和秸稈還田,加強森林公園和城鎮綠化美化建設等。

  魯西平原區是我省糧食主產區,包括德州等7市36個縣(市、區)。重點是保護現有森林和濕地生態系統,推進農牧循環、改善河流水質等。

  魯中南山地丘陵區包括濟南等9市57個縣(市、區),是我省水土流失最嚴重的區域。重點是加強荒山造林綠化、退化防護林、濕地與河湖生態修復、退耕還林還果等工程建設,增加森林資源,涵養水源。

  魯東低山丘陵區包括青島等5市31個縣(市、區),是全省森林資源最豐富的地區。重點是加強水土保持林、水源涵養林建設;著重實施退化森林和濕地的修復。

  海洋區該區包括我省的內海、領海及管轄海域。該區可細分為“海洋生態紅線區、海洋生態修復區和陸源污染物入海總量控制區”等3個區域。重點是加強海洋生態災害防治,加大污染防治力度,強化海洋保護區建設,落實海洋生態保護監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