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權”的落腳點在老百姓身上

  行政權力主要包括行政審批、行政處罰、行政強制、行政征收、行政給付、行政裁決、行政確認、行政獎勵、行政監督和其他權力等十個大項,一般公民和單位最常用涉及面也最廣的是審批、處罰兩大項。我市行政權力清單納入行政處罰2268項,有市民表示,感覺過去行政處罰的項目少,為什么現在多了呢?

  “那是因為我們依據法律、法規,將行政處罰子項分得更細、更具體了。權力適度細化,有利于依法行政,增強透明度和公信力,促進職能轉變,也便于實際操作,保障和方便群眾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和監督權。”市編委辦公室負責人表示,如果一味地追求權力數目少,合并了很多“同類項”,不利于操作不說,也達不到本來目的,清理權力就失去了意義。

  以食品安全為例,這是老百姓關注的焦點,食品質量出了這樣或那樣的問題,到底誰來管?怎么管?

  在市食品藥品監管局的行政處罰事項中,僅生產經營(使用)不符合規定的食品(食品添加劑)或者不按規定制定、實施原料采購控制要求的處罰一項,就下設了“生產經營(使用)不符合規定的食品(食品添加劑)的處罰,生產和在生產中使用國家明令淘汰的食品及相關產品的處罰,餐飲服務提供者未依照規定制定、實施原料采購控制要求的處罰”等7個子項,并詳細列舉了這項權力的法定實施依據。

  一家餐館的負責人表示,“有了這樣的清單,政府權力透明,我們做生意踏實,老百姓也更放心。”

  把職權的運行情況進行梳理和“晾曬”,是從過去的權力封閉運行模式向公開透明的一大轉變。對于老百姓來說,知道政府的權力邊界固然重要,而能夠在邊界、職責之內享受周到貼切的服務則更重要。

  行政權力清單公布出來后,還必須加強執法中的權力監督,包括每項權力運行的標準流程,使部門用權更加規范,讓群眾辦事心中有數。

  為此,我市在全面梳理和公開權力清單的基礎上,將權力事項內容公開透明,包括事項名稱、實施依據、受理條件、申報資料、辦理時限、承辦責任人等相關信息,都依法在政府門戶網站公開,方便辦事人查閱。同時,強化權力運行流程公開透明,進行流程優化再造,特別是減少內部流轉環節,規范自由裁量,實行職權流程法定。按照“高效便捷”原則,把能并聯辦的并聯辦、能集中辦的集中辦、能簡化辦的簡化辦,承諾辦結的時限必須嚴格遵守。

  原標題:一份清單讓行政權力有了精準“緊箍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