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項行政權力的下放,是實實在在的“干貨”。

  此前,外地建筑業企業進入濟南,要先到建委登記備案并繳納保證金,然后建委對其進行限制管理。保證金一般分100萬元和150萬元兩檔。一旦企業出現問題,建委將從保證金中進行臨時周轉。而梳理完權力清單后,原由市建委對外地進濟建筑企業備案并收取保證金的事項將取消。

  “原來不管有沒有業務,備案后才能投標,現在是任何公司都可以來投標,中標后再走備案程序。備案取消了,對外地進濟企業是很大力度的支持。”據市建委審批辦負責人介紹,過去是“老傳統”的辦法,管理思路落后,監管和審批混在一起,存在以審批代監管的情況。現在“批”和“管”嚴格分開,就得在管理上想辦法。

  下一步除了對農民工實行實名制管理、,對取消保證金事項后加強市場監管,市建委將在年底前建成信用系統。該系統會把工程的全過程考慮進去。“從進入建委的環節開始,一直到最后工程驗收,涉及十幾個環節。每一個環節都是通過誠信賦分,記入誠信檔案。反過頭來,用誠信檔案的賦分來考察,為分值高的企業提供更優惠的政策,幫助企業做強做大,較差的隊伍則會被限制,直至清除出市場。”用制度籠子遏制權力“越線”

  從本質上講,一切權力屬于人民,行政權力是人民讓渡給行政機關代為行使的那部分權力。因此,一切行政權力必須源于法律法規的授權。

  “法律法規沒有授權、現實中卻在行使的行政權力,概屬違法。明確權力清單,就是明確非授權即禁止的原則,最大限度防止政府的越位、缺位與錯位。”據介紹,市編委辦公室在對行政權力進行梳理的過程中發現,以往行使的權力中,有的沒有法律依據,有的僅通過本部門紅頭文件自行確定。

  “這就給權力尋租和滋生腐敗留下了空間,要用制度的籠子來遏制權力‘越線’。”市編委辦公室負責人表示,打造約束政府權力的籠子,要從對內、對外兩個方面進行梳理界定。對內要按照一件事情由一個部門牽頭負責的原則,清晰界定部門之間的職責邊界,重點對實際中已經存在的監管空白、多頭管理、職責交叉等問題進行細致梳理,明確權責分工,并通過法定程序和形式予以確認,切實避免踢“責任皮球”和搶“權力蛋糕”。對外要厘清政府與市場、社會的邊界,對于市場主體能夠自主決定的,市場競爭機制能夠自行調節的,社會組織或中介組織能夠自律管理的事項,交給市場或社會承擔。

  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明確指出,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職能,推進機構、職能、權限、程序、責任法定化,推行政府權力清單制度。推行政府權力清單制度,把政府行為置于法治軌道,將政府權力關進制度籠子,讓市場和政府各歸其位,是當前行政體制改革中的關鍵性制度環節,也是市場化改革過程中推動政府職能轉變、改進政府治理的方式。

  因此,我市對不符合法治精神、不符合經濟社會發展要求、群眾意見比較大的事項,堅定不移地推動取消或下放。市編委辦公室負責人表示,“把這項工作做好了,建立科學有效的行政權力運行機制,把行政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里就邁出了堅實的第一步。”

  此外,推行行政權力清單的另一個重要目的就是提高政府行政效能。在清權過程中,既要摸清權力的總體情況,也要摸清每一項權力的情況。

  部分參與行政權力清單編制工作的部門表示,通過清單的梳理,進一步促進了政府部門及其工作人員清楚自身到底有多少職權,從而更好地履行職能、承擔責任。還有利于進一步厘清層級之間、部門之間的職責關系,突出不同層級政府的管理和服務重點,有利于根據行政權力更加科學合理地設置機構、配備人員,促進政府運行的精簡統一效能。

  “實施行政權力清單制度不僅有利于釋放市場潛能和發展動力,更是全面深化改革和建設廉潔、服務型政府的有力探索。”市編委辦公室負責人表示,行政權力清單不是一成不變的,是一個動態完善的過程,最終是要形成決策科學、執行堅決、監督有力的行政權力運行體系,保證人民賦予的權力始終用來為人民謀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