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股災”爆發以來 魯股市值仨月“蒸發”近半

  自6月15日開始,A股遭遇“股災”已整仨月。此間,大盤“三落三起”,目前仍在第三波復蘇的路上,前景尚不明朗。與此同時,作為資本市場生力軍的魯股也歷經坎坷,整體市值“縮水”近半,僅5股實現了市值的逆勢增長。 記者張恒

  A股近仨月“三落三起” 魯股市值幾近“腰斬”

  盡管有國企改革頂層方案落地的利好,A股仍頹勢難改,本周首個交易日,滬深股指分別大跌2.67%和6.55%,兩市約1400股跌停。

  對此,凡是“股齡”超過三個月的股民,或許都已見怪不怪,因為自6月15日以來,A股在短短三個月時間內已頻繁上演“千股跌停”“千股漲停”“前股停牌”等諸多奇觀。

  此間,A股歷經“三落三起”——自6月15日至7月中旬為“一落一起”,自7月下旬至8月中旬為“二落二起”,自8月下旬至今為“三落三起”,目前只能說仍在“起”的路上,至于能“復蘇”到什么程度仍很難說。

  從兩市最主要的股指——上證綜指的變化來看,該指數“股災”之前還高高站在5000點之上——6月12日收盤報5166.35點,而昨日,該指數收盤僅報3114.80點,跌去了將近2052點,累計跌幅高達40%。

  股指的大幅下挫也意味著股票市值的大幅縮水。據本報統計,與6月12日相比,昨日兩市所有A股市值“縮水”幅度達40.29%。

  魯股市值自然也同步“縮水”。

  據本報統計,165家魯股(含注冊地在山東以及注冊地不在山東但控股股東為魯企兩種情形,不含恒通股份、國恩股份2只6月底上市新股)昨日市值總計15018.55億元,比6月12日27143.79億元的數字“縮水”超過1.21萬億,“縮水”幅度達44.67%,比整個A股市值“縮水”幅度還要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