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山東三男子合伙造10萬余枚1元假幣虧本 光成本就18萬
正義網臨沂3月21日電(記者 盧金增 通訊員 朱傳廣 周艷) 俗話說“勤儉致富”,可有人妄想不勞而獲,一夜發財,將造假幣當作致富捷徑,利用老百姓對一元假硬幣防范意識較弱的心理,用游戲幣造出10萬余枚1元假硬幣,沒想到光生產成本就18萬余元,不僅沒走上致富路,還賠了夫人又折兵。2015年3月19日,山東省費縣檢察院以涉嫌偽造貨幣罪將錢程、錢進、許兵3人依法批捕。
“我在上海做水果生意時,經常會碰到1元的假硬幣。不過,大部分人都不在意,很容易花。”原來,山東蘭陵縣村民許兵早年在上海做水果生意,有了一定的經濟積累,可后來在外地開車撞人賠了很多錢,接著做生意也賠了。
2013年6月,許兵回到老家蘭陵縣。俗話說,天上不會掉餡餅。為了盡快掙錢,不甘心的許兵開始動起了歪心思。一次,他在看到孩子在玩游戲幣,一個快速發財的想法冒了出來,在上海做生意時,他曾發現有制造游戲幣的機器。“既然機器能造游戲幣,就能造出1元硬幣。”他馬上找到好友錢程,兩人一拍即合。錢程接著打電話告訴在上海賣水果的堂弟錢進。錢進聽說一年能掙幾百萬,一下子動了心,答應從上海趕回蘭陵縣一起合伙做。三人商議,由三人共同出資購買設備、制造假幣的模具、租賃生產場所、銷售,生產出來的假幣賺錢之后三人平分。
生產1元假硬幣,機器從哪里來?模具從哪里來?游戲幣從哪里來?三名犯罪嫌疑人“各顯神通”,多方打聽制造假幣的工具。
2013年8月,錢程開始在網上搜索到鄭州的一家液壓機廠,通過聯系得知該廠不僅能夠生產液壓機,還能生產一元硬幣模具。錢程馬不停蹄,立即趕到上海找到正在賣水果的錢進。當天,錢進就放下手中的水果生意從上海直奔鄭州的這家液壓機廠。經過討價還價,錢程、錢進交了4萬元押金定購了一臺自動的液壓機和制作一元硬幣的模具。
兩個星期后,在得知鄭州的液壓機廠不能生產制作一元硬幣的模具后,錢程又在網上搜索到浙江省金華市一個能夠制作一元硬幣模具的“高人”。2013年9月份,錢程、錢進兩人來到浙江金華找到制作模具的這位“高人”,可是這位“高人”的家人極力反對,兩人未能從這人手里買到模具。為了盡快實現發財夢,錢進回到上海收拾行禮后也回到了蘭陵。
不死心的錢程很快在網上搜索到一個能夠生產制作一元硬幣的帖子,錢程將帖子上的QQ給了許兵,許兵通過QQ聯系上了江蘇無錫市賣模具的李華。錢程等三人很快來到江蘇無錫市找到李華。模具一套八千元,由于怕買回去的模具與在鄭州預定的液壓機不配套,他們先花三百元錢買了一套與生產一元硬幣模具相同大小的游戲機幣模具,通過快遞將游戲機幣模具郵寄到了鄭州,讓鄭州的液壓機廠根據這套模具的大小生產液壓機。
“有一次,我在蘭陵縣一個偏僻的村莊發現了一處廢棄的養殖場,考慮到這個養殖場比較僻靜,便把它租了下來,當做生產假幣的廠房。”犯罪嫌疑人許兵說。
2013年11月份,錢程等三人又交了3.5萬元,從鄭州將液壓機運到蘭陵縣,而后從江蘇無錫李華的手里花8千元錢買了一套一元硬幣的模具。萬事俱備只欠東風,液壓機和模具到了手,缺的就是制作一元假硬幣的原材料了。對此,許兵早就心中有數,就是用制作游戲機的光板制作一元的假硬幣。很快,他們就在網上搜索到廣東的一家賣游戲機光板的企業,通過電話咨詢得知對方也能生產與一元硬幣大小材質一樣的光板。于是他們以0.11元一個的價格訂購了部分樣品,收到光板之后,三人嘗試用液壓機制造一元假硬幣,生產出來的假硬幣和真硬幣差不多,就是薄一點,不過不注意是看不出來。之后三人先后在網上購買了30余箱光板用來生產一元假硬幣。
但事情并不順利,第一次購買的模具生產了幾百枚假硬幣后就壞掉了;他們又買了第二套模具,結果生產了兩三千枚也壞掉了。見多識廣的錢進聯系到廣東一家賣模具材料的企業,將購買的五套模具材料郵寄給無錫市的李華,讓他親自刻圖案,這樣模具的質量有了保障。“我們一共買了七套模具,光這一項就花了五六萬元錢。”犯罪嫌疑人錢程說。
“生產假幣時,我們三個人都在場,因為害怕有人偷拿生產出來的硬幣。機器運轉時,必須輪流看管,一旦模具之間沒有硬幣光板,模具很容易壞掉。”犯罪嫌疑人錢進說道。
就這樣,他們一般多的時候一天可以生產3000枚假的一元硬幣,少的時候因也能生產200枚左右。2014年1月份至6月份,三人共計制造了10萬余枚一元假硬幣。
生產出來的假幣只有賣出去才能獲利。看著生產出來的一箱箱一元硬幣,三人非常興奮,開始四處尋找銷路。實際上,一開始并不好銷售。江蘇無錫的李華得知后主動提出幫忙聯系買家。原來,李華在網上有一個QQ群,他在QQ群經常發布“出售一元硬幣,誠信為本,可當面交易,免費發樣品”的信息。信息發布后,假幣的銷售渠道一下子就拓寬了,有要貨的就直接和錢程等三人打電話聯系。錢程等三人先郵寄10個左右的樣品,對方認可后,商量交易地點,以每個0.4元的價格進行交易。其中江蘇南通的艾勝利便是通過李華發布的信息聯系到錢程等三人的,雙方電話聯系好在江蘇徐州某地見面交易,艾勝利以9千元的價格購買了2萬枚一元的假硬幣。此后,錢程等三人又在臨沂郯城、蘭陵等地出售假一元硬幣5萬余枚。
“我們主要通過網絡出售制造的一元硬幣,部分是在農村集市、農貿市場以對外兌換的方式零星出售的。”犯罪嫌疑人許兵說道。
三人大肆在網絡上叫賣假幣,引起了公安機關的注意,經群眾舉報,2015年2月23日,三名犯罪嫌疑人被全部抓獲歸案,查獲液壓機、打氣泵等作案工具以及1元假硬幣4850枚。
錢程等三人本想大賺一筆,沒想到光機器、模具、光板等成本就18萬余元,每人投入6萬余元,只造出10萬余枚一元假硬幣,每人出售假幣后才分得1萬多元。
辦案檢察官提醒:近年來,造假幣者越來越偏愛一元、五元、十元的小面額假幣,就是利用了市民對小面額假幣的警惕性較低的特點。日常生活中,小商品市場、早市、農貿市場、出租車行業等多為“假鈔高發地”,廣大市民應提高防范意識,對接到手里的大小鈔票、硬幣都仔細檢查一下,不給犯罪分子以可趁之機。如果在日常生活中誤收誤用假幣,一經發現,不應再使用,應上繳當地銀行或公安機關。(文中人物均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