訴訟成功仍難執行

  事實上,上市公司重組業績“未達標”的情況并不罕見,按重組時約定的補償方案進行求償,可在最大程度上挽回公司及廣大投資者的損失。

  然而,與同樣陷入此境遇的其他公司不同,山東地礦頗為棘手的問題是,當初的8名交易對象中,地利投資、華源創投、寶德瑞創投均在此前大肆減持了公司股份,導致目前其所持股份無法滿足補償要求。

  資料顯示,上述3家公司所持75%股份2014年先后解禁后,已被全部出售。更令山東地礦和投資者“憤慨”的是,山東地礦2014年披露半年報時,其收購資產盈利能力的下滑態勢便已顯現,2014年三季報中更是出現虧損。在觸發補償條款已成大概率事件之時,地利投資、華源創投、寶德瑞創投等3家公司大舉減持,且在補償義務發生日起至董事會審議日未從證券交易市場購入差額部分,實屬操作失當。

  盛怒之下,求償受阻的山東地礦不得不選擇對簿公堂。

  2015年6月9日,公司代表具有受償權的其他股東向山東省高院提起了訴訟。今年1月28日,山東省高院開庭審理此案。3月29日,山東地礦收到山東省高院的《民事判決書》,判決相關方依法履行股份贈與義務。

  然而,依據中國證券登記結算有限責任公司的規定,辦理贈與股份過戶需提交相應公司的授權委托書等法律文件,但是發行對象中寶德瑞和地利投資無法聯系,因此公司無法取得辦理股份過戶所要求的法律文件,其持有的股份無法贈與給具有受償權股東。同時,發行對象中自然人褚志邦持有的股份已被質押,其應贈與給具有受償權股東的股份也無法實施贈與。

  因此,為加快剩余股份的贈與進度,山東地礦于重大資產重組業績承諾補償股份首批股份贈與完成后向山東省高院遞交了《追加當事人及增加訴訟請求申請書》,后者已依法受理。鑒于寶德瑞等被告無法送達或者拒收法院文書,山東省高院先后兩次在《人民法院報》公告送達。

  提高整合風險意識

  照目前的情況看,已判決的2014年補償尚拒不執行,2015年的補償更是“奢求”。

  同時,2014年已經履行補償義務的北京正潤,也可能在2015年的業績補償中成為“隱患”。2015年上半年尚持有山東地礦331.06萬股的北京正潤,已從2015年三季報開始退出十大股東之列,目前是否持股不得而知。

  值得注意的是,2015年6月18日山東地礦公告稱,華源創投向法院提起訴訟,請求依法確認《關于ST泰復(2013年12月25日更名為山東地礦)資產重組盈利預測補償事宜之補充協議》。華源創投稱,雖然其作為山東地礦重組方之一簽署了盈利預測補償協議,但山東魯地和北京正潤是盈利預測補償事宜的實際補償義務方和連帶責任方,因此請求進行確認。

  經濟導報記者注意到,雖極為少見,但因交易對方拒不履行股份補償義務而對簿公堂的上市公司,并不僅有山東地礦一家。

  “從以往的案例看,如果收購標的方不愿補償,上市公司并沒有什么很好的辦法。像山東地礦這樣,即便訴訟成功也存在執行難的問題。因此,整個市場都需要對整合后遺癥提高風險意識。”山東一大型投資公司的高級投資經理徐皓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