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東省環保廳大喊冤枉的背后,仍存在著不少疑問:
為何山東省環保廳沒有公布淺水排污的企業名單?
為何沒有把環保部日前公布的山東省14家企業的污染治理情況公布于眾?
文 《法人》記者 孫安清 姜東良
這半年,山東省環保廳可謂賺足了輿論的眼球。
今年2月份以來,網絡大V鄧飛一條“山東高壓泵深水排污”的微博,把山東省環保廳推上了輿論的風口浪尖。9月1日,借助武漢打擊網絡謠言的一起案件的公布,山東省環保廳又高調表示“所有舉報竟無一屬實”,并認為“網絡大V鄧先生”應向受冤枉企業道歉。知名公益人士、媒體人鄧飛則要求山東省環保廳公開受影響企業名單,并質疑其推卸責任。旋即,山東省環保廳和網絡大V鄧飛展開了激烈的網上大戰。
現在,山東省環保廳宣布這件事已經結束了。但在這場變幻莫測的事件中,細心的公民和道義的專家卻發現,在山東省環保廳大喊冤枉的背后,仍存在著不少疑問:為何山東省環保廳沒有公布淺水排污的企業名單?為何沒有把環保部日前公布的山東省14家企業的污染治理情況公布于眾?為何把“高壓泵深井污染”先定為網絡謠言,旋即改為網絡傳言?為何不解答群眾關于武漢網絡水軍的謠言是否針對山東而言的疑問?
相關報道-“濰坊地下排污”拉鋸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