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別濤談環保謠言:百姓提供線索 政府有義務調查
背景新聞:
“生態文明建設論壇”舉辦后,中國環保部政策法規司副司長別濤接受了河南商報獨家專訪,就《環保法》修訂等熱點問題一一解讀。
關鍵詞:司法解釋
從接到任務到正式發布
不到一個月時間
今年6月中旬,最高法、最高檢公布了打擊環境污染犯罪的司法解釋,立刻引起全國關注。
“解釋”出爐之快、規定之具體,甚至超出許多環境司法推動者的想象。
作為司法解釋起草的參與者,別濤表示,今年年初,全國出現大范圍霧霾天氣,并曝出一些企業非法偷排,引起了中央領導關注。從他們接到任務到(“解釋”)正式發布,不過一個月時間。“這是中央、國務院主要領導關心推動,政法委協調,最高法、最高檢、環保部、公安部等部門共同研究推動的結果。”
對于司法解釋的進步,他著重提到兩點:一、明確了立案的具體指標;二、懲處力度加大。
關鍵詞:環境空氣質量
環保進程是綜合因素推動的結果
去年年底,《環境空氣質量標準》修訂,PM2.5正式成為監測指標并逐步擴大監測范圍。很多媒體和網絡評論,這是民意推動環保進程的一個成功案例。
在別濤看來,一系列環保進程,是水到渠成的結果,也是綜合因素推動的結果。
他說,從大環境看,十八大提出“五位一體”的戰略布局,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美麗中國夢。
對于中國,經濟發展到了一定階段,但我們的環境現狀和經濟發展不相適應。環境逐步退化引起公眾不滿,黨和國家領導人在關注這個問題,國際社會也在圍觀。
經濟發展的結果、公眾的要求、國內的推動,這些目的是一致的。
相關報道:山東環保廳的承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