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水里也能產稻米?沒錯!今天上午,隨著袁隆平院士領銜的青島海水稻研究發展中心在李滄區的簽約落戶,標志著青島的“鹽堿地”也可變身“良田”。袁隆平院士表示,將在3年之內,研發出畝產300公斤的海水稻,明年4月播種,明年秋天收獲,讓青島市民代表明年秋天就可以品嘗上海水稻。而袁隆平院士本人每年至少有3個月時間在青島做海水稻研究。

  為啥選青島?30畝慌灘變良田

  “青島有50萬畝鹽堿地,又環擁膠州灣,很適合研究和推廣海水稻。”袁策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張國棟介紹,此次在膠州灣北部設立的30畝海水稻科研育種基地,研制成功后,可將這些鹽堿地全部變為良田。

  “近期,我們還需要半海水(一半淡水、一半海水)澆灌,全部實現海水灌溉還需要幾年過渡期。”張國棟這樣描述海水稻的生長目標。

袁隆平赴田間考察袁隆平赴田間考察

  海水稻咸嗎?袁隆平:不咸!

  海水稻是咸的嗎?對于市民的疑問。袁隆平院士很肯定地回答:海水稻不咸!

  所謂耐鹽堿高產水稻(簡稱“海水稻”),就是在現有自然存活的高耐鹽堿性野生稻的基礎上,利用遺傳工程技術,選育出可供產業化推廣的、鹽度不低于1%鹽度海水灌溉條件下、能正常生長且產量能達到200-300公斤/畝的水稻品種。

  袁隆平介紹,研發中心將從事耐鹽堿高產水稻、超級雜交稻和高光效應用三個方向的科技成果的轉化,力求3年內,讓耐鹽堿鹽堿高產水稻畝產量達到300公斤。

海水稻營養如何?礦物質含量較高!海水稻營養如何?礦物質含量較高!

  那么,海水稻和普通稻的營養價值相比如何呢?

  張國棟介紹,由于海水稻是在灘涂生長,海水的微量元素較高,所以海水稻的礦物質含量是比普通稻的含量要高的,加上海水稻在惡劣的野生條件下生長,沒有普通淡水稻的病蟲害,其抗病性較強,加上其鹽堿度和耐鹽基因,所以,海水稻的“體質”是相對不錯的。

  啥時候能吃?明年秋天就能吃上海水稻

  那么,市民啥時候能吃上海水稻呢?

  “我們計劃是明年4月播種,秋季收割!”袁策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張國棟說,在明年秋天,將會收獲第一批海水稻研發成果,屆時會邀請市民代表前去品嘗,并懇請市民提出口感意見。

  為啥要種海水稻?多養活2億人!

  青島海水稻研究發展中心設立于青島市李滄區院士港16號樓,在膠州灣北部設立30畝海水稻科研育種基地,項目啟動資金1億元。目前來看,我國內陸尚有15億畝鹽堿地,其中有2億畝具備種植水稻潛力。試種、推廣成功后,按照每畝產值200-300公斤計算,可增產糧食500億公斤,多養活約2億人。

  來源:青島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