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電信詐騙案件一直呈高發態勢。自8月份以來,淄博警方接到的電信詐騙報案平均每天10起。近期,騙子把目標鎖定大學生、準大學生,不少大學生、準大學生頻頻上當。在淄博,同一天內,兩名大學生被一條相同內容的短信所騙,一個損失1萬元學費,一個損失5000元學費。
同一天同一騙術 兩名大學生被騙走學費
家住張店湖田街道辦的小李在四川大學錦州學院上學,在家過完暑假,回校就讀大三了,而學費其父母也早已準備好,存到了小李一個建設銀行賬號上。
8月26日15:00許,小李的手機上收到95533號碼發來的短信,短信中稱,小李建設銀行個人信息需要核實認證,否則的話,其交學費的賬戶將被凍結,短信中還有一個網址鏈接。
小李一看非常擔心,卡里面是爸媽辛苦攢下的2萬元錢,如果有損失怎么辦?而且馬上就要開學了,學校扣費是從這個賬戶上直接扣除,如果被凍結了,就沒法交學費了。
8月26日16:00許,小李點開了短信上的網址,發現需要填寫個人身份證號碼、銀行卡號、密碼等信息,他一一進行了填寫。很快,手機上收到了一條提示短信,上面有銀行卡的驗證碼,按照網址上的要求,他填寫了驗證碼,可顯示不成功,需要重新填寫。小李又重新操作了一遍,輸入了新的驗證碼,還是不成功。
此時,他的手機收到兩條扣費短信,顯示銀行卡一共消費了1萬元。這下小李傻眼了,趕緊把事情告訴了母親,母親帶著他到了張店公安分局湖田派出所報案。
記者查詢發現,在同一天,高青縣花溝鎮高旺村的一名準大學生,也被同樣的手法騙走了5000元的學費。
電信詐騙高發 平均每天接到報案10起
針對大學生和準大學生,以核實個人信息為由,誘導受害人點擊有木馬病毒的鏈接,是8月份才出現的新型詐騙方式。”張店公安分局湖田派出所的民警介紹,騙子買來大學生的個人信息后,在一段時間內,利用偽基站群發同樣內容的信息,誘使他們上當受騙。目前,警方已經立案調查。
據統計,8月份以來,淄博市公安局接到的關于電信詐騙的案件,平均每天有10起左右。電信詐騙一直呈高發態勢,騙子每隔一段時間,就會根據社會熱點編造花樣,詐騙錢財。比如,在學生期末考試之后,很多家長會接到短信,內容是“孩子的考試成績在這里,請點擊網址查看”;在情人節前后,類似“我和你老公相愛了,這里有視頻,點擊網址”等詐騙短信則較多。
據淄博警方介紹,這都是騙子的伎倆,在短信發來的網址鏈接中,都有木馬病毒,一旦點擊,損失很大。
心理專家:每個人都可能成為詐騙對象
如今,在互聯網上,買賣公民個人信息的事情并不鮮見,個人信息泄露變得非常普遍。由于騙子掌握了眾多公民的個人信息,能夠非常準確地說出公民的姓名、單位、聯系方式,甚至銀行卡卡號等,迷惑性非常大。
淄博心悅心理咨詢研究中心的張雪梅告訴記者,騙子摸透了受騙者的心理,打出的每一張“牌”都能正對受騙者的心理,“每個人都無法保證,當騙子來騙自己的時候,自己就能幸免。”而事實是,很多市民都認為,“我怎么會受騙?騙子怎么會來騙我!”騙子也抓住了市民的這個心理特點,利用人性弱點,格外容易得手。
在這種情況下,市民要時刻保持防范心理,而社會、家庭和學校,也要普及關于預防電信詐騙的常識,增強市民的心理素質,不能被犯罪分子的威脅、恐嚇、利誘所動,只要一聽到匯款、轉賬之類的字眼,保持良好的心態,果斷掛掉電話。
大學生和準大學生,社會經驗不足,在遇到事情時也沒有處置經驗,發生自殺和猝死的事件,是他們心理上產生了應急障礙。這也需要家長平時要更多地給孩子普及心理抗壓常識。
來源:魯中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