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不少電信詐騙案讓公眾痛心,年輕學子成了詐騙犯眼里的“香餑餑”。讓新生在踏進校門伊始就能接受防騙教育的建議,被公眾所認可,也成為很多人關心的話題。

  近日,記者調(diào)查了駐濟高校的開學情況,10所學校中,幾乎所有學校都已開展或計劃開展各種形式的教育活動。預防電信詐騙成為大學生入學的“必修課”,不過這堂課能否得滿分,如何考量預防效果,也值得各個高校思考。

“詐騙短信都見怪不怪了”

  8月28日是山東財經(jīng)大學新生報到的日子。在報到現(xiàn)場,不少學院已經(jīng)掛出展板,進行防騙提醒。記者隨機詢問了10個學生:“如果你的朋友通過QQ或者微信向你借錢,你會借嗎?”

  10個新生中,有1個新生明確表示會借;另外1人表示,“問清楚借錢的緣由,如果請求合理,在我能力范圍內(nèi),我應該會借。”其他8名新生,幾乎都是思考后回答,“還是得通過電話啥的確認一下,萬一被盜號了呢。”

  該校國際經(jīng)貿(mào)學院的一位大二學生告訴記者,他最好的朋友曾經(jīng)對他做過一個測驗,“他當時就是在微信上向我借錢,我?guī)缀鯖]怎么猶豫也沒打電話確認,就打算把錢借給他。熟人尤其是朋友平常就交流比較多,如果他們向你借錢,真的非常容易放松警惕。”

  “某節(jié)目組短信告知你中獎了,你會相信嗎?”對于記者提出的這個問題,所有新生表示不會相信。不過,其中一個新生說,在她上高中時,曾收到過“非常6+1節(jié)目組”發(fā)來的中獎提醒,她當時信以為真,興沖沖地回家讓媽媽幫自己填身份證、銀行卡等信息。

  “幸虧當時告訴媽媽了,但當時特別不能理解這些騙子為什么要騙人,還苦惱了很長時間,現(xiàn)在見到這種詐騙短信都見怪不怪了。”

  寄通知書時就有提醒,效果如何不好說

  “只要一談到中獎了,一律掛掉;只要一談到是公檢法稅務或領導干部的,一律掛掉;所有170開頭的電話,一律不接……”山東財經(jīng)大學開學之初,各個學院都建立了新生QQ群,在群內(nèi)普及防騙知識。新生報到現(xiàn)場,該校的國際經(jīng)貿(mào)學院更是將“六個‘一律’”放上展板。

  記者了解到,即將開學的山東中醫(yī)藥大學等高校,也已經(jīng)將“六個‘一律’”印成展板,打算長期放在學生宿舍樓處提醒。

  省內(nèi)一高校負責人告訴記者,新生入學是詐騙高發(fā)季,標語雖然“簡單粗暴”,卻在短時間內(nèi)比較有效,而對學生的安全教育,還需要從長計議,慢慢開展。

  此外,不少高校聯(lián)合學校保衛(wèi)處、學生處,在學校開展座談會、分享案例、播放視頻和短片,對學生進行安全教育。防騙教育,幾乎成為山東高校開學季的“必修課”。

  不少學校都表示,他們在新生的入學通知書里,附帶了安全教育材料,包括貴重物品的存放、接到陌生電話該如何處理、涉及財錢信息要及時跟老師家長確認等提示內(nèi)容。山東大學、山東師范大學等高校的官方微信平臺、官方微博等,也附加了防騙提醒,包括防手機短訊詐騙、防ATM機詐騙等,其中,也不乏有學生接到類似詐騙電話,并向學校確認,才免于被騙。

  但是有的高校表示,在針對新生的防詐騙提醒中,極端事件相對來說難以預見。高校的防騙教育,效果如何并不容易考量。

  “在分享案例時,大部分新生的觸動非常大,但具體的效果還得看以后,針對學生的防騙教育,更重要的是要從根本上堵住施騙的源頭。因為對涉世未深的新生來說,騙子的伎倆不斷更新,真的是防不勝防。”濟南某駐濟高校工作人員告訴記者。

  而觀看過防詐騙案例視頻的新生小張也表示,“雖然震動很大,但看到是一回事,沒騙到自己身上,有時真沒覺得是真的,還得需要時刻保持警惕。”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見習記者 郭立偉)

  [本稿件所含文字、圖片和音視頻資料,版權均屬齊魯晚報所有,任何媒體或個人未經(jīng)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將依法追究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