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0日,記者從山東省人民政府網站獲悉,根據省政府《關于貫徹國發〔2016〕44號文件實施支持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若干財政政策的意見》(下稱“意見”),我省將通過一系列政策引導和資金扶持推進“三個市民化”。
其中明確規定將建立以居住證為主要依據的隨遷子女入學政策,并有相應財政政策作為保障。除了教育,在就業、醫療、養老等多個方面,都給予農業轉移人員更多來自財政政策方面的支持,為農業人口“進城”準備好“定心丸”。
帶著孩子進城:大班額資金分配
向農民工子弟學校傾斜
據了解,在城鎮化發展過程中,外來人口子女的就學是個大問題。老家在德州的韓女士2009年就來濟南工作,但是兩個女兒卻只能待在老家當留守兒童。韓女士坦言,并非不想把孩子帶在身邊,而是考慮到已經在德州上學的女兒改學籍實在太麻煩,只能作罷。
今年7月份,教育部曾發文稱要建立以居住證為主要依據的隨遷子女入學政策,切實簡化、優化隨遷子女入學的流程、證明的要求。意見則明確指出,要為農業轉移人口子女平等享受教育提供財政支持。
除了建立以居住證為主要依據的隨遷子女入學政策,從2016年起,我省將統一城鄉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實現“兩免一補”資金和生均公用經費基準定額資金隨學生流動可攜帶。
對學前教育、義務教育、高中教育以及中等職業教育、技師教育等各類涉及學生政策的轉移支付,省級財政全部按照在校學生數及相關標準測算分配到市縣,支持將農業轉移人口隨遷子女全部納入接收地財政保障范圍,保障其平等享有受教育權利。
針對不少人擔心孩子在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學校享受不到同樣的教育資源,意見還提出要全面實施解決城鎮普通中小學“大班額”獎補政策,資金分配要向接收農民工子弟較多的學校傾斜,促進教育資源均衡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