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濟南探索干部日常考察方式為干部畫出精準肖像

  “不提拔不考察、不調整不談話。”一說到干部考察,往往是人選確定,再按程序進行。如何克服“突擊式”考察帶來的弊病,構建科學客觀的評價體系?山東濟南市繼去年對各區縣進行為期一個月的干部日常考察和后備干部專題調研后,今年又開展了為期兩個月的調研巡視,探索創新干部考察的理念和方式。

  今年3月中旬,已經退休兩個月的濟南市人社局原巡視員郭連新,接到了濟南市委組織部的邀請,讓他擔任組長,帶領一個9人小組去章丘調研巡視,時間是兩個月。這樣的調研巡視組,市委組織部一共成立了10個,分赴濟南各區縣。組長是市直部門熟悉干部工作的領導,有的剛退休,成員則從市直部門抽調精干力量組成。

  “調研巡視”四個字,一開始讓郭連新琢磨了半天。這10個小組的工作重點在哪兒?

  深度透視、摸清日常情況,找出真正優秀的干部

  據濟南市委黨校常務副校長、市委組織部原常務副部長王平說:“通過引入巡視的方式,更加突出從嚴要求和問題導向,使這項工作成為對班子和干部的一次‘考試’。”

  這次調研巡視,主要任務是了解區縣領導班子的運行情況,摸清每個市管干部的綜合情況,掌握真正優秀的干部名單,弄清干部個人的思想狀況,對班子進行一次“全面體檢”和“深度透視”。

  “過去一說考察誰,那就是要提拔誰了,所有參與談話的人,心態上都不超脫、不自然,談的多少、深淺,不好把握。”郭連新說,“現在的調研巡視,目的是摸清基本情況,發現優秀干部,也發現苗頭性、傾向性問題。調研巡視組人員組成多元化,在自然、客觀的心態下展開交流,更深入、更真實。”郭連新這個小組,先后與435人談話。

  “借鑒巡視工作經驗,把巡視工作要求寓于調研任務中,既考察班子、了解干部,又發現問題、指出不足,實質是一次加強版的經常性考察。”濟南市天橋區委常委、組織部部長韓偉說。

  此前,山東省委常委、濟南市委書記王文濤提出以“實在實干實績”的標準來考核選拔干部,要求組織部門將后備干部專題調研經驗與巡視工作經驗相結合,在縣鄉換屆之前,對區縣再進行一次深入調研,進一步探索選好干部的科學方法。

  “這次調研巡視,就是要落實上述要求,樹立鮮明用人導向,把好干部發掘出來,大力推進干部能上能下,堅決不讓那些品行不端、不嚴不實、跑官要官的人占到便宜。”濟南市委常委、組織部部長李剛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