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工廠”發出的革命性信號
就在張瑞敏領導海爾苦苦探索時,歐洲版的工業4.0改革正在提速前行,領頭者就是德國。12日,同為制造業大國的中國宣布,中國版工業4.0十年規劃初稿完成。
什么是工業4.0?簡單點說,工業4.0就是“網絡+機器人+自動化”。這實際上是一場正在進行的工業革命,對于制造業而言,就是制造業的智能化、互聯網化。
被譽為德國“工業4.0”模范工廠的,是西門子安貝格電子制造廠。這家工廠只有三座簡樸廠房,但卻擁有歐洲最先進的數字化生產平臺。整個生產過程中,無論元件、半成品還是待交付產品均有各自編碼,在電路板安裝上生產線之后,可全程自動確定每道工序。這家工廠可以在一條流水線上,可通過預先設置控制程序,自動裝配不同元件,流水生產出各具特性的產品。
由于整個生產過程都為實現IT控制進行了優化,產能較數字化前提高了8倍,工廠每秒鐘可生產出一個產品,每年生產元件30億個,可做到24小時內為客戶供貨,只有不到四分之一的工作量需要人工處理。
這樣一家“未來工廠”發出了一些革命性信號:通過規模效應以及提高員工生產率來降低成本的時代一去不返。未來工業制勝的秘訣在于如何在提高生產率的同時如何滿足更復雜、個性化的產品需求,其次,虛擬與實際的界限似被消除,其三,人工似乎將被機器智能取代。
如今,西門子在成都已復制了一個“安貝格”式的數字化企業平臺工廠。而華晨寶馬的沈陽鐵西工廠也采用了全集成自動化生產,多款車型可以在一條生產線上進行生產,極大優化了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