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日,商河縣印發實施意見,明確商河籍在外機關事業單位人員可以回調發展,這是繼平陰縣之后,濟南第二個出臺這類措施的縣。外地人才回調,商河和濟南都打出的都是感情牌。這張感情牌將如何促進兩縣發展,未來兩縣的人才引進之路又該如何繼續?

  通知發出兩天

  六十多個咨詢電話

  從12日開始,商河縣委組織部那部尾號為0362的電話格外忙。電話那頭,多是咨詢商河籍在外人才回調工作情況的人。“兩天時間,我們已經接到了60多個咨詢電話,其中還有多人在第一時間提交了申請表。”商河縣委組織部干部科科長王濤對于這一數據感到比較滿意。

  12日,《商河縣關于商河籍在外人才回調發展的實施意見(試行)》正式印發,其中提到滿足本人籍貫是商河的或配偶在商河縣工作生活的、機關事業單位在編在崗具有公務員(參照公務員法管理)或事業干部身份的等條件,便可從外地申請調回商河。

  平陰縣這項工作開展得更早一些,2019年度回調報名已全部完成。據平陰縣委組織部相關工作人員介紹,今年報名申請回調的人數達到174人。其中,全日制碩士研究生10人,平均年齡26歲。“人員分布在河南、四川、浙江、山西、寧夏、貴州、黑龍江、新疆、安徽等10余省。”在他們當中,還有四對是服氣雙方共同申請,攜手回鄉的。

  報名之后,則是細致的考察工作。平陰縣組織專班對申請人員信息進行了初審,并根據濟南市批準的年度用人計劃情況進行了分類。計劃對符合條件的申請人員分批次辦理回調手續。目前,已陸續向申請人管理部門發出考察函60余份。近期,還將組成聯合考察組赴申請人工作地進行實地考察。12月底前,完成第一批人員回調。

  亟需一支穩定的干部隊伍

  “我縣將敞開懷抱歡迎在外打拼的各地游子回家,與父母、親人團聚,在家門口工作,更好的照顧父母、子女,為家鄉的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今年十月份,看到《平陰縣域外在編人才回調管理試行辦法》中的這句話,遠在貴州工作的馬先生感覺被一下子擊中了內心。妻子2012年考到平陰縣工作,他在三年研究生畢業后留在了貴州,兩口子兩地分居已經有四年多的時間。

  幾年來,他想盡了一切辦法考到離妻子近一些的地方,都未能如愿。“這個政策一出,真是解決了我們的大問題。”馬先生說。他第一時間提交了報名材料,并且征得了原單位的同意,目前正在根據程序辦理回調的事宜。

  讓有需求的人回到家鄉,回到親人身邊,這是組織回調工作的其中一個原因,但更重要的原因,是平陰和商河都亟需一支穩定的干部隊伍。

  “家在商河的,留下的能占到90%以上,要是外地戶口的,絕大多數在服務期滿之后,就想方設法地考出去了。”在商河縣一機關單位工作的李先生坦言。

  作為濟南僅剩的兩個縣,商河和平陰都面臨這一問題。2014年以來,商河新招了400名左右公務員和事業編制人員,于此同時,流失的人有200人左右。2016年和2017年,平陰縣公務員和事業編制人員的流失數達到了400多人。而且兩縣流失的大都是年輕的干部。

  這樣大的流失比例背后還有更嚴重的問題:剛培養起來的干部就走了,干部隊伍變得不穩定,有些基層單位干部隊伍甚至出現斷層,工作出現真空。

  感情留人只是第一步

  要發展,人才是關鍵,一支穩定而又戰斗力的干部隊伍更是發展的必須。而發展不起來,人才又不愿意留下,干部隊伍都談不上穩定。很多縣域的人才工作都陷入了這樣的一種惡性循環。

  堵也堵不住,留也留不下。縣域財力有限,拼補貼引才不現實,作為省會城市中的縣,大城市對于人才的虹吸作用也難以抗衡。怎樣可以實現從惡性循環到良性循環?商河和平陰這一次都打出了感情牌,希望用感情留人,打通兩個循環之間的路徑。放眼全國,河南欒川縣、山東日照的五蓮縣、山西沁源縣、山西陽泉礦區、菏澤的鄄城縣也都紛紛出臺類似措施。

  “如果是商河籍或者配偶在商河,穩定在商河工作的人會更多。”王濤說,更多的年輕干部來到商河,留在商河,對于干部隊伍的穩定將起到十分積極的作用。這些回鄉的機關單位和事業單位在編人員,在工作上都已經比較成熟,到工作崗位上可以更好地開展工作,沒有適應成本。同時,他們還更了解家鄉的情況,也更有利于開展工作,對于發展縣域經濟具有十分積極的作用。

  但是,只靠感情留人,還不是長久之計。“只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穩定干部隊伍的作用,但是一個地區要真正發展,對于人才吸引要有更廣的視野,吸納更加高端的人才。” 中共濟南市委黨校經濟學教研部主任、教授吳學軍說。要實現這一點,僅靠感情留人還不夠,還需要待遇留人,更重要的是要實現事業留人。

  這一點,平陰縣和商河縣都已經意識到了。“待遇留人方面,我們前一段時間調整了基本工資,已經拉平了和市區同職級人員的基本工資。”王濤說。平陰縣也在通過為企業新引進高校畢業生發放租房和生活補貼等方式,吸引人才來到平陰。對于回鄉的機關事業單位人員,也將安排適合他們的崗位,讓他們在建設家鄉的過程中發光發熱。

  做到這些之后,平陰、商河要做的還有更多。“真正的人才,更加看重的是干事創業的平臺,只有打造了更高更廣的平臺,讓人才來了以后有干事創業的空間,有通常的上升通道,才是留住他們的根本措施。”吳學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