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演出、聽演唱會,觀眾都想前排就坐。

  因為前排離著舞臺近,看得清楚聽得仔細,觀眾可以體會到更加完美的演出和視覺享受。在演藝行業中,這樣的座位往往被定義為“一等座”。

  物以稀為貴。因此,一等座的票價往往也會更高。不過因為物有所值,不少人寧愿多花錢,也想求一張一等座。

  今天,齊魯晚報關注一場“一等座”引發的新聞。(見今日頭版)

  本月底,德云社將在濟南上演一場專場相聲演出,早在多日前就已經開始了票務發售工作。只不過,這場票務引起了不少觀眾朋友的質疑。

  質疑的焦點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

  1、高達1280元/張的票價,先交錢買票,賣票八天后才出座位圖;

  2、近80%的座位都是一等座,包括一樓和二樓的全部座位;

  3、想退票得收取70%的手續費;

  這樣的票價和座位安排出爐后,之前花錢購票的觀眾炸鍋了,大家不干了,紛紛質疑這種票務安排有貓膩。

  本報記者對此事進行了采訪,發現這是演藝圈中的一種怪現象,是演出方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的一種行為。在粉絲經濟大行其道的當下,這種“一等”套路的行為,大大傷了粉絲們的心。畢竟,郭德綱曾經說過,“觀眾是我們的衣食父母。”

  今天的頭條新聞,也讓人有些語塞。

  攜號轉網即將開始,這是一則廣受關注的新聞。在即將落地之際,昨日本報記者30人操作了攜號轉網申請,結果令人意外——30個號碼,僅有一個號碼符合轉網條件。三大運營商的回復五花八門,想轉還真的不是那么容易。

  梳理發現,不能轉的原因多是如下幾條:

  1、有合約在在身;

  2、有靚號協議;

  3、系統升級;

  等等不一而足。

  此外,為了留住用戶,運營商也使出了渾身解數。

  贈送流量、贈送話費,都是常規操作。

  曾有獨立電信分析師稱,“現在更多是一種輿論需求,就是不管我轉不轉網,但是你得給我自由轉網的權利。實際上,在攜號轉網試點期間用戶需求并不強烈,在試點區域內的實際轉網用戶數量很少。”

  攜號轉網前景幾何,您有轉的意愿嗎,請在評論區發表意見和建議。

  (齊魯晚報一版值班編輯 張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