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浙江將“楓橋經驗”應用于移動互聯時代的城市管理,上海利用大數據打造“城市大腦”破解超大城市管理難題,城市管理水平向精細化方向深入發展。東營區綜合行政執法局緊緊圍繞全區工作中心,全力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大局,從城市長遠發展戰略出發,下大力氣改善城市環境,全面提升城市品質,實現老城區迸發新活力,為加快建設美麗東營區提供了強力支撐。
城市品質大提升 生態園林城市在眼前
東營區綜合行政執法局深入貫徹“山水林田湖草”協調共生的生態文明思想,以建設富有活力的現代化濕地城市為目標,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補齊生態短板,統籌規劃,合理布局,加快生態園林城市建設。

通過新建改造公園游園、實施道路綠化建設、推進綠道、林蔭路建設改造等措施打造生態城市。實施五干排、老廣蒲溝水環境治理及南一路綠化工程,打造城水相依、水綠相映的水城景觀。集中治理裸露土地,實現黃土不露天。按照“六水共治”總體思路,開展全區水環境治理。實施積水點改造、雨污分流、雨水泵站改造等工程,建設無內澇城市,開展廣利河、溢洪河兩河水環境治理工程,改善水環境質量。編制全區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專項規劃,確定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模式和實施方案,推進實施全區28個村莊、26處農村生活污水處理工作,有效改善城鄉水環境質量。
城鄉面貌新變化 嚴抓違建臨建治理
深入推進城市精細化管理“十大專項”行動,東營區綜合行政執法局以“繡花”功夫提升城市精細化管理水平。
實施街區容貌綜合整治,實現了廣告管理的規范化、精細化、長效化。開展桿線專項整治行動,凈化城市空間,消除“空中蜘蛛網”。加強集貿市場整治,規范集市經營秩序,對集市實現規定時間、劃定區域經營,有效解決城市大集占道經營、管理無序的問題。加強流動攤點管理,充分考慮市民生活需求,選址規范便民攤點群23處,依法取締流動攤點群34處,提升了市容環境管理水平。
東營區綜合行政執法局保持拆違拆臨高壓態勢,新增違建即查即拆,存量違建逐步消化。開展生活垃圾分類試點,建立垃圾分類大數據平臺,為下一步推廣垃圾分類工作提供數據參考。推進城鄉環衛一體化運營工作,授權區油城環衛有限公司負責全區城鄉環衛工作的一體化運營,實現“一把掃帚掃全城”。創新路長制管理模式,構建從發現問題到處置問題的閉環管理機制,確保監管無盲區、責任無空白、管理無漏洞。
民生事業新進步 城市生活更美好
為解決城市內澇難題,通過實施雨污分流改造、積水點改造等一系列工程,實現新增強排能力16.5萬方/小時,城區排水能力得到全面提升。今年“利奇馬”臺風降雨量比去年“溫比亞”臺風更大,但城區積水深度比去年低20余厘米,道路積水時間較去年縮短一半,內澇整治工作效果明顯。2019年8月,被省委省政府評為“山東省抗擊臺風搶險救災先進集體”。
深入推進民生實事項目,實施燃氣村村通工程,為全區148個村居25229戶農村用戶接通天然氣,極大改善了農村居民生活條件。分兩年對西城17786戶超期使用燃氣設施用戶進行改造,改善居民安全用氣條件。實施燃氣責任保險、自然災害損失保險、施工人員意外保險、第三者責任保險等4項全民綜合保險項目,提高抵御自然災害、事故災難和其他突發公共事件危害的能力。

實施西城地方小區集中供熱設施改造,解決了西城72個小區433萬平方米3萬多戶居民冬季集中供暖難題。優化城區道路網體系,通過建設出租車停車港灣及可變車道,有效緩解交通通行壓力。
智慧城管新局面 城市管理科技化
完善數字化城市管理系統,配合市數字城管中心完成市區兩級數字城管平臺對接,實現數字城管工作的市區一體化。智慧環衛平臺上線運行,通過對環衛工作人員及環衛作業車輛的統一管理,實現了數字化和智慧化考勤。
今年,東營區城市管理局推進路燈合同能源化管理,對西城22478盞路燈進行節能增亮及智能化改造,實現路燈自動調節、遠程控制、遠程監測,全面改善城區夜間照明。建設智慧公廁系統,推廣使用“公廁助手APP”,方便市民快速查找附近廁所,并對公廁環境衛生及使用情況進行反饋評價;加裝公廁異味檢測設備,實現異味濃度實時監測。建設“視頻監控系統”,在城市主干道路設置545個監控,在便民攤點設置44個監控,在液化氣站設置11個監控,實現了重要部位城市管理事項的24小時管控。
來源:黃三角早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