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上眼鏡也看不清?你家娃可能被它“盯”上了

小朋友一年級時,體檢視力1.2,家長覺得孩子視力很好,但是做完視力檢查醫生卻告訴家長:你家孩子近視風險很高,要做好近視預防工作,注意保護眼睛。這時,會有家長不理解:為什么孩子視力明明很好,醫生卻說孩子可能會近視?

其實,這是因為孩子的遠視儲備量不足!視力好并不代表屈光儲備(遠視屈光度)安全。
那么,什么是遠視儲備?又該如何保護?
我們一起來聽聽濟寧愛爾眼科醫院視光及小兒眼科劉濤主任怎么回答:
什么是遠視儲備?
遠視儲備是視覺發育正視化過程中的遠視眼狀態。兒童眼球和視力是逐步發育成熟的,新生兒的眼球較小,眼軸較短,此時雙眼處于遠視狀態,大多為生理性遠視,“遠視儲備”可理解為“對抗”發展為近視的“緩沖區”。

隨著孩子年齡增大,眼球逐漸發育,遠視度數(遠視儲備值)會逐漸降低,眼睛也逐步趨于正視,這個過程被稱為“正視化過程”。
眼科檢查中說到的“遠視儲備量不足”指裸眼視力正常,但與同齡人相比,遠視度數低于相應年齡段生理值范圍。
比如,5歲的孩子均“遠視儲備值”為200度,有的孩子“遠視儲備值”卻只有50度。當眼軸隨著發育逐漸變長時,后者可消耗的“遠視儲備”非常少,眼軸就可能在正視化后,繼續朝著“近視”的方向發展。因此,及早了解孩子的遠視儲備,是早期預防近視發生的關鍵。
為什么說視力好,不代表遠視儲備安全?
視力又稱視覺分辨力,即眼底視網膜成清晰物像的能力。視力的好壞是以看清視物的遠近來評判的,而遠視儲備值則是指眼睛屈光系統的屈光度,兩者是不一樣的。

如何確定遠視儲備?
在眼睛放松狀態下,孩子視物所得的物體成像始終在視網膜的后方,而這正是“遠視”的定義。與成人相比,兒童青少年階段的睫狀肌調節能力比較強,視物時間長會使睫狀肌處于緊張收縮的狀態。因此,通常12歲以下兒童尤其是初次驗光,需使用散瞳藥物對睫狀肌進行暫時的調節麻痹,從而得到一個準確的屈光度數,排除過度調節對驗光結果的影響。
此外,眼軸長度的改變可以間接反映在屈光檢查結果上。通過散瞳驗光,可以得知孩子準確的屈光度數,評估孩子的視力狀況,遠視儲備就是孩子對應年齡的屈光狀態。
因此,孩子目前視力正常,但又擔心孩子是否有屈光異常的家長,可以通過兩種方法檢查孩子相對準確的遠視儲備值:一是通過散瞳驗光確定精確度數,二是通過眼球生物測量,根據眼軸、角膜曲率、眼底檢影驗光進行診斷。這些都需要在專業的眼科機構進行裂隙燈檢測、眼位檢查、視力檢查、電腦驗光+眼壓檢查、焦度計檢查等專業化檢測評估。
如何保護遠視儲備?其實,保護遠視儲備,就是盡量讓孩子的眼軸發育與健康同齡人一致,不要超前發育。如果孩子已經出現了“遠視儲備不足”的情況,更要做好以下幾點:1。盡量保證每天戶外活動2小時,因為光線會刺激視網膜多巴胺的分泌,抑制眼軸過快增長,預防近視發生。2。書寫閱讀時要保持用眼距離合理、頭位端正,堅持“一尺一拳一寸”,即眼睛離書本一尺(約33厘米),胸口離桌沿一拳(約10厘米),握筆的手指離筆尖一寸(約3厘米)。不要在走路、吃飯、臥床、晃動的車廂內看書和使用電子產品。3。充足的睡眠不僅對兒童青少年身體發育十分重要,還有益于視覺發育。家長應以身作則,引導孩子規律作息,早睡早起不熬夜,保障充足的睡眠時間。幼兒和小學生每天睡眠時間不少于10小時,初中生不少于9小時,高中生不少于8小時。4。建議從三歲起,帶孩子到專業眼科機構建立屈光發育檔案,每3~6個月進行一次全面的視力檢查。建立屈光發育檔案,可以了解孩子屈光狀態的發展趨勢,做到早預警、早發現。如果孩子有眼軸增長過快或近視的傾向,可以及時采取科學的近視防控措施,例如角膜塑形鏡、離焦矯正眼鏡等。
來源:濟寧愛爾眼科醫院
猜你喜歡
- 【科普】不懂就問|做完近視手術需要恢復多久?
- 評論() | 分享02月18號 16:24
- 不清楚這3點,不建議你做近視手術
- 評論() | 分享02月18號 16:24
- 當我問DeepSeek:“打工人”節后雙眼干癢怎么辦?它竟這樣回答…
- 評論() | 分享02月18號 16:24
- 高度近視只要做近視手術就好了?你想簡單了!
- 評論() | 分享02月18號 16:24
- 271教育| 從哪吒聊到DeepSeek,豐建勝校長為師生帶來“開學第一課
- 評論() | 分享02月18號 13:34
- 濟寧天立小學部周報①春風化雨育桃李 天立開篇啟新程
- 評論() | 分享02月17號 15:07
- 巳巳呈祥迎開學 生生不息啟新程——濟寧天立學校初中部2025春季學
- 評論() | 分享02月17號 15:07
- 【一院科普】給骨骼做“體檢”--骨質疏松早知道、早診斷
- 評論() | 分享02月14號 14:02
- 濟寧市第一人民醫院入選國家呼吸醫學中心全國咳嗽亞專科能力提升
- 評論() | 分享02月14號 14:02
- 【一院科普】餐桌上的降糖秘籍:糖尿病飲食的智慧選擇
- 評論() | 分享02月14號 1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