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有人漏夜赴西洋,有人風雪還故鄉。小水瓶在旅美七年之后,實現了她在自己的博客名稱中表達的夢想,舉家移民中國——當然,這是對于她的丈夫和女兒而言,小水瓶自己是游子歸鄉。因為,在中國才有作者希望的“每天起來出門都不知道今天會發生什么的生活”。這正是今天的中國最大的特色。
約兩年前的某個夏日,我拖著小人和小人爹去看望一位剛搬來加州的舊識朋友,彼時她歷經了幾年美國中西部玉米地的生物博士生涯,攜同讀完博士的丈夫拖著一娃 剛折騰到加州讀博后。飯桌上她非常嚴肅地問了我一個問題:“你還要回國么?”(大約是覺得我已經在加州住了五年不會再折騰了吧)
“對啊!”
她就更加嚴肅地問了我一個問題:“你這么一定要回國,最重要的原因是什么?”
咱認真思索了一下,回:“我覺得應該是我希望過一種每天起來出門都不知道今天會發生什么的生活吧。不能接受生活一點不可預料性都沒有。”
彼時大概不過二十六七的這位舊友碉堡一會后,由衷地表示:"我覺得吧,都有孩子了也快三十了,好像應該settledown(安頓)了吧。”
我看看自己那只正在旁邊不好好吃飯四處亂入的小人和感覺甚慘各種追娃的小人爹,弱弱地回應了一聲:“沒有吧我覺得還好。”內心不甘心地高聲吶喊著:Why?Why?為什么我們要settle down?
兩年之后,在加州生活了七年,硅谷生活工作了五年之后,我終于成功攜家眷離開了硅谷,回到中國,之后又再次出發全家搬到歐洲,再度搬回中國,回頭看,感覺加州的一切很熟悉也很遙遠。時有人問為什么這么多年堅持不懈地要離開美國,問題林林總總但大致方向不過三類,值此年關,略加總結,也算對我的十年做個總結, 繼往開來,省下以后回應的時間去投入人生新的開發創造。
第一類問題大致是機會成本類問題,譬如“你在美國念書工作這么多年,都很熟悉了為什么放棄”“你在美國這么多年都有綠卡了放棄多不值得”等等, 延展開去此類問題有時變得略尖刻些譬如“那么多人辛苦學語言來美國找工作你語言又沒問題工作順利家庭幸福你瞎折騰個啥” 等等。
既然機會成本是所謂面臨多選時被舍棄的選項中的最高價值者,那這些問題本身其實也顯示了提問者心里那個“最高價值選項”可能是時間:七年或者通過時間才能達到的對不同的社會體系的熟悉;可能是綠卡;可能是“相對別人來說自己已擁有的能力和資源”。
而對我來說,人生最重要的是有變化和成長的經歷和感受,而這些存在于年年歲歲的每一天。平穩正常但一成不變的生活對我來說價值極低。回到開頭的那個夏日,我依然可以看到自己的初心,從二十出頭開始漂泊和遷徙,歸根結底不過是我對生活的期許從未改變。
美國很大各地不同,有人開玩笑說加州應算獨立的一個國家,硅谷更是一個泡泡里的世界。若如此,這是一個終年陽光明媚極少雨水,匯聚了很多印度館子亞洲館子超市以及相應數量烏泱泱的印度和亞洲程序員的小世界。
還有一位舊友,在中西部某州讀了五六年后,畢業攜妻剛剛搬來加州工作時無限感慨地告訴我:“你知道么?她(妻子)第一次去大華(加州大型亞洲超市)時眼睛都 綠了:這里什么都有,過去這些年我們那里買點中國小青菜都只有地下室的小破超市才有。”那時我心里也很感慨,不知作何應答。
硅谷的現實的確如此:每年暑假都有很多從氣候嚴酷的中西部東部城市讀完博士碩士的年輕臉龐,仿佛候鳥一樣蜂擁而至,落戶繁殖,買車買房,隨著工資或期權的穩步增長,開始不再抗拒谷里高昂的房價漸漸換車換房的漫長生活,每年短假去附近玩一玩,僅有一次長假可能出國玩一玩,再以后送孩子去谷里遍地開花的各種加強 班補習班,和數量龐大追求卓越的亞洲孩子們PK, 孩子再朝著進入常春藤出任CEO迎娶白富美的目標前進,開始下一輪的人生。日復一日,年復一年。辛苦嗎?有時;安定嗎?非常;幸福嗎?看你對幸福的定義吧。如人所云:美國生活不過是“三十畝地一頭牛,老婆孩子熱炕頭”的升級版,而谷里除了地少點,牛換成了車,別的真的是如出一轍。
但在這里住了多年后,總有那么一部分人,會感覺內心卻越來越焦慮,環顧四周,到處都是這樣的人生,人人都是忙碌的笑臉,新聞里幾乎沒有除了美國以外的任何事 情,而事實是大多數居民也壓根不關心離家五里開外的事情,作為一個對土地和牛都沒執念的人來說,我越來越覺得虛弱:我還沒有看過這世界,但已經沒有了明天。
再說說綠卡,在美居住工作多年后一般都會有綠卡,但綠卡是為了證明你長期居住在此,如果超過半年不再居住在美國,綠卡就會作廢,可以申請額外證件,但沒有證件可以讓你常年不居住在美國卻保留綠卡。說到底,綠卡不過就一張暫住證而已。
我感到很多人對綠卡的執念和誤會應該是歷史原因造成的,申請綠卡對歷史上的移民來說曾耗時長達數年,耗資也對當時的工資來說數額龐大。當年這么燒錢燒青春的東西,自然會有一旦擁有別無所求的效應。而這些歷史條件早已有很大改。我身邊很多朋友來美讀書工作后都拿到了綠卡,其中不乏最終決定回國或者去別的地方工作后的,綠卡便慢慢作廢了,還有一個朋友回國發展很好,今年暑假終于跟我說想放棄綠卡了因為繳稅太多(是的,美國這個特立獨行的國家是全球繳稅),而相同稅額哪怕交給國內,自己企業至少還可以有不少優惠。
說到底,綠卡的意義隨著世界的變化早已改變。文藝點說就是“這對你們(老一代)來說是付出所有能得到的唯一,對我們(新一代)來說不過是選擇中的一項。”
為什么沒那么多人對放棄北漂的年輕人丟了暫住證不斷發問表達可惜呢?這不是一樣的么?因為隨著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涌入北上廣逃離北上廣,曾經思想高度統一一致的中國人也正在主動被動地接受一個現實:我們都要允許別人成為不一樣的人。離家回家北漂與否都是人生常態,恰如出國回國。人生不是打通關,不是一路的裝備
必須都得收著扛著死守著。再說就算打游戲,里面裝備也是可以賣的,斷舍離都是人生難免的經歷。之后我在亞洲歐洲間不斷遷徙,看到更多的人生百態,我深切地 感覺到其實整個世界正在成為一個國籍戶籍暫住證等不再重要的世界,我們努力奮斗會不斷獲得自由,這其中也包括遷徙的自由。
至于那些略尖刻的“相對別人來說自己已擁有的應該珍惜的能力和資源”類問題。我經常問自己:你想二三十年后,看到一個祥林嫂式的總在念叨“如果當初我離開美國就好了”的自己嗎?
即使現在擁有的很多物質或非物質的東西似乎是很多人覺得好的,我是否真的可以接受一成不變下去,然后用后半生告訴自己:我現在的生活是挺多人想要的所以是好的,就這樣過完余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