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新華社合肥5月10日電(記者馬姝瑞)兩個加油站,同一供貨商,近百噸不合格汽油,導致最少4000輛機動車受損,造成的經濟損失還無法計算……近日,發生在安徽合肥、池州兩市的加油站銷售劣質汽油案件引發社會高度關注。
造成機動車受損的劣質汽油從何而來?消費者如何追償?新華社“新華視點”記者對此進行了追蹤。
“喝”下劣質汽油,數千車輛“趴下”
4月21日至26日,合肥市金三角加油站、市工商局12315消費者投訴中心陸續接到車主投訴,反映金三角加油站汽油質量存在問題,在此加油后車輛無法正常行駛。
合肥市車主陳女士告訴記者,自己的東風悅達起亞轎車在金三角加了200元的93號汽油后,很快出現了發動機抖動、油門無反應、車輛無法提速等情況,去修理廠檢查后被告知,是油品出了問題。
“維修師傅說,三元催化器、氧化傳感器、油泵都出現白灰色粉末,需要更換,油路、油箱都需要徹底清洗,還要視情況更換火花塞等配件,全部維修費用加起來要七八千塊錢!”陳女士無奈地說。
另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車主損失更為驚人。在他向記者展示的4S店修車記錄上,該車“油路有問題”,需要更換火花塞、三元催化器、高壓油泵、噴油嘴等35個配件,合計21806元,僅更換一個三元催化器的費用就高達12628元,加上清洗節氣門、油箱等的工時費5130元,修理費用合計達26936元。
無獨有偶。4月25日起,池州市貴池區同興加油站也因油品質量問題導致400余輛摩托車、貨車、小轎車受損,并且車輛受損情況與合肥如出一轍。
接到投訴后,合肥、池州兩地工商部門開展了調查,加油站所有出油口及加油槍被封存,并會同質監部門對該93號汽油進行抽檢,加油站暫停營業。
安徽省產品質量監督檢驗研究院出具的檢測報告顯示,金三角加油站汽油樣本的“研究法辛烷值”檢測結果為91.2,標準應為≥93;硫含量檢測結果為0.065,標準應為≤0.015,油品質量判定為“不合格”。
省質監局專家解釋說,汽油的辛烷值越高,表明抗爆性越好,使用這一指標不合格的汽油會使車輛的許多機械部位受到損傷,影響曲軸壽命。而硫含量則關系到發動機積炭和腐蝕、磨損及環境污染。
劣質油從何來:“中國化工”浮出水面
“這批汽油是3月26日從中化工油氣銷售有限公司采購的,共計600噸,陸續運到這里并銷售。”合肥市金三角加油站總經理李躍勝告訴記者。
池州市同興加油站經理王立德表示,該站“問題汽油”同樣來自中化工油氣銷售有限公司,共25.22噸。
合肥、池州兩地工商部門證實,兩個加油站所售劣質汽油系由山東濟南中化工油氣銷售有限公司提供。
這家公司銷售的劣質汽油又是誰生產的?赴濟南調查此案的合肥市工商局市場規范管理局王斌介紹說,中化工油氣銷售有限公司只是這批油品的經銷商,他們銷售的汽油來自濟南長城煉油有限責任公司。
又經調查,中化工油氣銷售有限公司系濟南長城煉油有限責任公司投資控股,而后者系中國化工油氣開發中心投資控股。然而,中化工油氣銷售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宿忠和給予記者的書面回復稱:“我公司油品出廠均有質量檢測報告。”
王斌認為,中化工油氣銷售有限公司向工商部門出具了今年4月份對這些油品所在油庫的4份檢測報告,但這些檢測報告并非委托有資質的第三方機構,而是在該企業檢驗室自己寫出來的。“也就是說,這些檢測報告沒有多少可信度。”王斌肯定地說。
油品層層轉手,車主向誰追償?
李躍勝告訴記者,油品質量出現問題后,中化工油氣銷售有限公司曾派專人來到合肥,召開了有供貨商、加油站、消費者代表、市工商局共同參加的見面會,證實劣質油的確出自該公司,并對消費者致歉。
但中化工油氣銷售有限公司接受合肥市工商局調查時說,該公司并不負責油品的運輸存儲,并質疑是運輸和存儲過程出現了問題,導致了產品質量不合格,其供貨商即控股公司——濟南長城煉油有限責任公司至今還未作出回應。
截至5月7日晚,合肥市金三角加油站已向有加油票據車輛發放理賠排號2700個,無票理賠排號2062個,登記受損摩托車317輛,其中879輛車的加油費和車主誤工費賠償工作已完成,共計賠付309萬元。池州同興加油站已賠付20萬元左右,涉及400位車主。
兩加油站表示,后期甄別、評估、理賠等工作繁重,所需賠償資金數額巨大,加油站方面肯定“吃不消、撐不住”。為此,他們等待工商等部門的調查結果,并向供貨商和生產企業進行追償。
作為受害車主的陳女士說:“消費者沒有能力鑒別油品質量,更沒有監管權限,希望這起事件能夠給生產經營企業、主管部門敲個警鐘,吸取教訓,提升車用油品的安全等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