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單獨生二胎,需提前做"功課
◆伴隨著"單獨二胎"政策放開,許多家庭計劃著再要個孩子,高齡產婦的數量將會越來越多。生育二胎除了了解是否符合政策、辦理相關生育手續、做好物質和心理的準備,還應該注意哪些問題?又有哪些生育誤區需要注意?帶著這些問題,記者近日采訪了有關專家。
記者:近幾年,"丁克族"和"晚婚族"越來越多。女性最佳生育年齡是哪個階段?從臨床來看,女性生育年齡延后是否明顯?
盛燕:從月經初潮到絕經前,女性能排卵便能生育。但女性最佳的生育年齡為25歲-29歲。在此期間,女性身體狀況最好,生產過程中的體力和宮縮力最好,產婦并發癥幾率較小。
劉媛:從臨床分析,我省女性生育年齡增大趨勢較為明顯。隨著高等教育的普及,女性大學畢業時,年齡多在22歲-24歲,要么繼續深造,要么忙事業,女性平均生育年齡慢慢增大,且隨著傳宗接代觀念日趨式微,有些人甚至放棄生育子女。
記者:高齡產婦是指哪個階段的女性?高齡產婦生育應做好哪些準備?
劉媛:超過35歲就被稱為高齡產婦,生育子女的風險會增大。女性的卵原細胞是減數分裂的,意思是卵細胞同女性的年齡一樣大。隨著年齡增長,卵細胞接受外界刺激的增多,其質量下降,流產率、畸形率和死胎率的發生率會增高。
盛燕:女性第二次生育與首次生育間隔4至5年最佳,此時女性身體恢復較好,第一個孩子也慢慢學會了自理。如果要二胎,父母也應該重視與第一個孩子的溝通,獲得孩子的理解和支持。其次,一定要做孕前檢查。如果檢出疾病,最好治療后再懷孕。第三,產前診斷也很有必要,尤其是高齡孕婦,對于可治的疾病,可選擇適當時機進行宮內治療;如果不能進行宮內治療,聽從醫生建議。
孕期大補并不科學
記者:有的孕婦認為,懷孕后應"大補"可為腹中寶寶增加營養,這種說法是否科學?
劉媛:"大補"或"猛吃"可能會使胎兒長成"巨大兒"。亞洲人正常的孕期體重增重為20kg-25kg,正常新生兒的體重為2.5kg-3.5kg。
盛燕:現在的年輕父母多為獨生子女,受到全家人的關注。備孕期和孕期常常盲目地補充各種營養。實際上,"自己判斷"、"聽人建議"并缺乏醫生指導的"大補"可能會造成營養失衡。均衡營養,孩子才能更健康。
記者:"巨大兒"的比例逐年增加,那"巨大兒"對其本身以及產婦到底有什么不利影響?
盛燕:許多孕婦在孕期常常互相"比肚子",認為肚子大,孩子長得健康,其實不然,一旦體重增長過多,不僅是孕婦本人可能罹患高血壓,糖尿病等并發癥,可能還會影響胎兒器官的生長。
劉媛:正常的胎兒,應是頭大身體小。巨大兒生產時,可能造成母親產道撕裂、子宮脫垂和產后大出血。對胎兒來說,可能由于勉強牽拉而引發骨骼和神經損傷,甚至造成窒息和死亡。
自然分娩對母子都好大眾健康:自然分娩和剖宮產的優缺點有哪些?生育第一胎時是剖宮產的人,第二胎能否自然分娩
盛燕:自然分娩的優點在于,產道對新生兒的擠壓,使得皮膚神經末梢得到按摩,肺部得到鍛煉;產婦產后恢復快,乳汁分泌快。缺點則是生產過程長、有風險,產婦較為痛苦。剖宮產的新生兒,缺少產道擠壓,肺部無法鍛煉,肺炎發生率會增高。產婦術后恢復時間較長,乳汁分泌較慢。但剖宮產是處理難產的一種方式,能減少胎兒窒息的危險,產婦痛苦較小。
劉媛:第一胎是剖宮產的產婦,第二胎也可自然分娩。第一胎可能因為血壓高、胎位不正、胎宮位窘迫等選擇剖宮產,如果生產第二胎時,這些情況都不存在,則可以選擇順產。出于對母體和嬰兒健康的考慮,建議盡量采用自然分娩的方式。可喜的是,現在有不少年輕準媽媽主動要求自然分娩。
記者:目前,很多夫婦為避免生出"羊寶寶",會在馬年選擇剖宮產把寶寶生出來。屬相與孩子的身體狀況有關系嗎?
劉媛:這只是風俗習慣,完全沒有科學道理。任何年份出生的孩子,畸形率、健康狀況的數據分布情況都是類似的。
盛燕:為了選擇喜愛的屬相,"扎堆"生孩子,時有發生。這對將來孩子上學和就業都是不利的。為了避開某個屬相,很多嬰兒未到預產期便"被早產"了,這對嬰兒的發育非常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