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群是當前區域經濟發展的熱點,近年來山東提出了“兩區一圈一帶”發展框架,志在實現經濟融合發展,打造經濟“升級版”。今天下午,省政協十一屆二次會議舉行“統籌兩區一圈一帶區域協調發展”專題記者會,就熱點話題接受記者采訪。記者了解到,我省將設300億元“一圈一帶”投資基金。
設立300億元投資基金
今年山東將全面推進“一圈一帶”建設,建立完善聯席會議制度,并出臺重要扶持政策實施細則,完成相關專項規劃編制和修編工作。而且,我省還會培育引進創業投資和風險投資基金,啟動建設一批產業特色鮮明、帶動作用強的重大項目,并加快推進濟萊協作區建設。
我省還將強化區域融合互動,完善“兩區一圈一帶”協調推進機制,科學安排省級專項資金,運營好“兩區”產業投資基金,并盡快設立300億元“一圈一帶”投資基金。除此之外,山東今年擬安排“兩區一圈一帶”建設專項資金58億元,其中“一圈一帶”建設專項資金有20億元。同時,大力發展藍黃“兩區”海洋生物、石油裝備等十個產業集群,加快建設海洋和高效生態特色產業園,提高“四區三園”和四大臨港產業區集聚和承載能力。
濟南將推進三大協作區
7個城市納入一小時生活圈、社會保障關系互聯互認、推動居民日常生活“一卡通”……這是省會城市群經濟圈7市的未來面貌。專家認為,在省會城市群經濟圈發展方面,規劃、基礎設施等工作可以通過省級層面的制度和資金投入實現融合發展,難的是人才、技術以及產業等的融合,這些既需要通過市場的無形力量來配置,也應通過政府的政策引導。
據了解,我市提出,要圍繞建設東部先進制造業協作區、南部文化旅游協作區、北部產業轉移承接協作區三大協作區,充分尊重經濟規律,共同搞好重點規劃研究和編制。其中,東部重點加強與萊蕪協作,推動鋼鐵、汽車等產業布局調整優化,建設先進制造業協作區;南部結合南部山區綠色發展和水生態文明市創建,重點加強與泰安協作,統籌大泰山地區保護發展,大力培育休閑旅游、健康養老產業和特色農業,建設文化旅游協作區;北部重點加強與德州協作,統籌沿黃開發和園區共建,建設產業轉移承接協作區。
產業融合要“心甘情愿”
區域聯合發展,能夠更好地配置資源,實現“抱團”發展。省會城市群經濟圈鋼鐵、汽車等產業占比較大,有著優化布局和加強協作的良好條件。比如鋼鐵產業,按照省鋼鐵產業調整方案,濟鋼集團產能要壓縮到560萬噸,而鋼鐵產業是萊蕪工業的支柱,可以加快企業轉型步伐,推動濟南鋼鐵產能適當向萊蕪集中。汽車產業,濟南、聊城整車行業優勢突出,德州、萊蕪、泰安等市零部件產業具有一定基礎,應著力提高區域內配套能力。作為核心城市,濟南市將鼓勵重點企業跨市域協作配套,支持其在經濟圈內設立分支機構和生產基地,同時也非常歡迎區域重點到濟南設立總部。
但是很多城市多少會有些自我保護的想法:大企業走了,GDP受影響、財政受影響,怎么辦?所以在現實生活中,產業的融合發展很容易受地方保護主義的影響。專家建議,應該盡快建立區域聯合招商的模式,推動發展“飛地經濟”,合理分配產業轉移后的利益和指標。
另據了解,省會城市群經濟圈空間體系規劃正在編制過程中,規劃將讓產業配置更加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