賞花游近年來成為春季旅游的關鍵詞。記者近日在采訪中發現,無論是島城各家旅行社推出的以賞花為主題的旅游線路,還是眾多旅游專業網站推薦的賞花旅游勝地,都鮮有青島的名字。作為知名的旅游城市,作為擁有獨特賞花旅游資源的城市,青島如何才能在一浪高過一浪的“賞花熱”中掘到一桶金?
賞花游拉出新產業鏈
在旅游消費升級的帶動下,許多城市都把賞花游當作春季旅游“主角”。
2009年底,武廣高鐵正式開通,武漢梅花節人氣爆棚,緊隨而來的2010年武漢櫻花節更是出人意料地吸引來數以百萬計的游客,有時雙休日一天就有5萬外地游客來漢賞花。2013年至2015年,武漢將每年投1億元專項資金,發展賞花游產業,把賞花游發展成為全市旅游業的重要支柱,形成月月有花、季季有游的賞花游格局。
青島超逸國際旅行社的工作人員梁曉涵介紹,僅僅依靠油菜花,江西婺源單日游客接待量就能達到40萬人次。賞花游也帶動江西全省近年來的旅游接待人數和旅游收入每年以兩位數增長。
青島不缺賞花資源
三至五月歷來是青島旅游的平季,在這個季節叫響賞花游,對青島別有意義。那么青島的賞花游是否有優勢?
青島金牌導游孫樹偉告訴記者,從歷史而言,青島素有“櫻花之城”美譽,有全國最好的櫻花,上世紀三十年代,青島的櫻花會已盛名遠播,與武漢的珞珈山并列為兩大賞櫻勝地。膠濟鐵路在每年4月份發賞櫻專列,四方游人云集青島。櫻花與大海可以說是青島旅游的兩大代表性元素。
不僅櫻花,青島還有其他豐富的賞花游資源。孫樹偉告訴記者,春天最先爆發的就是花,除了中山公園的櫻花外,從4月初開始,大珠山杜鵑花會、十梅庵梅花節、李滄區賞花會、城陽區牡丹節,一直到5月份的枯桃花卉展相繼開始,島城的花花草草種類之多在北方城市名列前茅。遺憾的是,如此豐富的鮮花資源卻一直未使青島在這一新興旅游業態中占據一席之地。
合力做大“賞花經濟”
中國海洋大學管理學院旅游系副主任、副教授董志文告訴記者,并不是有花就能叫響賞花游,還需要注入多種元素。婺源做大做強“賞花經濟”就有三大奧秘:即政府適時推動、獨特的風土人情以及口碑效應。
董志文建議,青島賞花游僅有“花”一個賣點還不夠,應該增加休閑體驗和文化體驗的內容。春季除了賞櫻花,還可以與“五大最美城區”之一的八大關(韶關路還有碧桃+歐陸風情)、海上看老青島(紅瓦綠樹碧海藍天)結合起來。在營銷方面,青島作為國內旅游熱點城市和休閑度假勝地,可以直接針對散客營銷。婺源、云臺山的營銷主要靠廣泛宣傳,先讓大家知道,然后靠旅行社組織客源,團隊客人帶動散客,進而形成良性循環。青島春季賞花市場很大,可以首先在本地市場叫響,推動廣大市民主要是賞櫻花(中山公園)、杜鵑(李滄、大珠山)和桃花(嶗山及近郊)、梨花(“登瀛梨雪”是嶗山十景之一)、梅花(十梅庵)等;其次就是有針對性在省內市場營銷,如有影響力的櫻花和杜鵑,然后再開拓省外市場。
孫樹偉則認為,青島要推出賞花游,一定要與青島獨特的文化內涵聯系起來,如與名人故居游、博物館游結合起來,讓消費者在旅游活動中獲得更多新的感受和體驗,不僅要有好風景,還要有好意境,這樣才能催熱島城春季淡季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