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日一早,85歲的王華春老人就來到了濟南戰役紀念館。這位曾參加過濟南戰役的老戰士,向紀念館捐送了“四件寶貝”,分別是他在上世紀五十年代穿過的軍裝,當年膠東百姓親手縫制的慰問袋、碗套,還有刻著五角星鋼印的軍裝皮帶。這四件“寶貝”正式被濟南戰役紀念館列為珍貴的館藏革命文物,進行陳展收藏。
“這條皮帶我從剛參軍時就戴在身上,上面還刻有華東野戰軍五角星的鋼印;這身棉布軍裝是我在1955年之后穿的,衣扣上也有五角星的標志。”王華春老人向記者介紹他捐出的革命文物。1947年3月,王華春在故鄉萊州市大珍珠鄉志愿報名參軍入伍,成為膠東軍區炮兵團二營七連的一名八路軍戰士。1948年濟南戰役時,他剛剛18歲,是華東野戰軍13縱隊37師炮兵連的一名炮兵“彈藥手”。“當年濟南戰役是‘巷戰’,隔墻就是敵兵。濟南戰役打響后,我軍接連奮戰了8天8夜。我們炮兵連齊喊口令,四炮齊轟城墻,最后終于打開了一個豁口,為步兵作戰開了路。”王華春回憶說。
在一個深藍色的布袋上,記者看到有手工縫制而成的“切實解放”字樣。“這四個字實際上是膠東方言,意思就是‘徹底解放’了,膠東父老都歡慶起來。”王華春說,打完勝仗后,膠東老根據地的房東老太太為他手工縫制了這個慰問袋,以表軍民“魚水情誼”。在文物“四寶”中,還有一個手工鉤織的碗套,可以把碗裝進里面隨身攜帶。老人說,在戰爭年代,這個碗套陪他度過了多年。
清明節即將來到,3月30日當天,王華春為他的老首長徐海珊烈士鞠躬敬軍禮,寄托哀思。1948年,徐海珊任第13縱隊37師政委。1948年9月24日,徐海珊在解放濟南戰役中英勇犧牲。據悉,1948年9月16日,濟南戰役打響。華野13縱37、38、39師從西線發起外圍攻擊,我軍14萬子弟兵歷經8天8夜浴血激戰,殲敵10萬,一舉奪取濟南戰役的勝利。該場戰役也拉開了“遼沈”、“淮海”、“平津”三大戰役的序幕。濟南戰役中,我軍共5101名指戰員血染泉城,為國捐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