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商報訊(記者 葉龍招)盡管虧損的十余家子公司已悉數被拍賣,但重整后的山東海龍(000677)盈利能力仍不明朗,不僅毛利和投入資本回報率低,而且負債率也居高不下。
山東海龍日前發布公告稱,二股東向公司遞交臨時提案,要求三個月內出售停產兩年、虧損嚴重的子公司新疆海龍。北京商報記者注意到,這是山東海龍重整后剩下的最后一家子公司,此前已有16家虧損子公司被拍賣、1家子公司被破產重整。
不過,即便虧損資產已剝離,但山東海龍想擺脫經營困局似乎并不那么容易。事實上,山東海龍目前的運營狀況看上去并不那么美好。
根據山東海龍2013年一季報,報告期內營業收入為4.16億元,比上年同期只增加0.04%,且其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的凈利潤為虧損2369萬元。這也意味著公司并未擺脫主業虧損的局面。與此同時,公司目前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仍為負值,達到-2335萬元。
實際上,此前山東海龍的盈利能力就曾遭到市場質疑,而從公司今年的表現來看,并沒有擺脫這種“魔咒”。今年一季報顯示,山東海龍的銷售毛利率僅有1.01%,投入資本回報率為6.26%。“雖說目前是化纖行業的寒冬期,但該公司的盈利水平明顯低于同行業。”一位分析人士表示。
除此之外,居高不下的負債率恐怕也將成為山東海龍的一枚隱形“地雷”。
從近兩年的業績報告可以看出,山東海龍的負債是有增無減。2012年度負債為29億元,到今年一季度則上升至近35億元,對應的資產負債率也從79.78%上升為84.61%,遠高于同期同行業上市公司的負債水平。而同期的相關公司恒天天鵝的負債率為43.84%和44.88%;華峰氨綸為31.4%和31.51%;華西股份為34.94%和36.35%。
值得一提的是,山東海龍目前的控股股東中國恒天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恒天集團”)是于去年11月入主山東海龍的,重組后,山東海龍開始了一系列清理不良資產的動作。
然而,在市場人士看來,雖然絕大部分不良資產已被清理,但山東海龍仍存發展隱憂。“恒天集團旗下已有主營粘膠纖維的恒天天鵝,這與山東海龍難免形成同業競爭。另外,現在化纖行業并不景氣,不少同類企業都試圖轉型。”
從二級市場的反應來看,山東海龍在重組完復牌后曾受到市場的熱捧,但目前的股價卻是一蹶不振。
不過,對于重組方恒天集團來說,這并不是一次賠本的買賣。若按昨日的收盤價計算,其用5億元資金換來的山東海龍2.57億股股份(29.77%股權)已為它賺得4.5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