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導報記者 杜海
正在全國股份系統“排隊”的青島中科英泰商用系統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中科英泰”),日前收到了掛牌申請文件的第一次反饋意見。
中科英泰曾于2014年12月在全國股轉系統掛牌,并于2019年8月終止掛牌。隨后,公司于2020年12月申請首次公開發行并在科創板上市,并于2021年6月終止審核。接著,公司開啟了回歸新三板之旅,如今正在排隊待審。
那么,中科英泰屢次變換資本賽道,有著怎樣的考量?
上市之旅“跌宕起伏”
新三板掛牌數年后摘牌,科創板IPO上會前夕撤回材料,重新啟動上市輔導數月后卻從備案名單中消失,接著開始了新三板掛牌審查流程——中科英泰對接資本市場之路,可謂跌宕起伏。
在沖刺資本市場的過程中,中科英泰經歷了一些重要時間節點:公司成立于2004年,于2014年底在新三板掛牌,2019年8月終止掛牌;2020年2月在青島證監局進行輔導備案,其申請科創板上市于2020年12月獲受理,2021年6月終止;2021年7月再次在青島證監局進行輔導備案登記;2022年4月其公開轉讓說明書在全國股轉系統掛牌審查欄目掛出,5月公布了掛牌申請文件的第一次反饋意見。
饒有意味的是,中科英泰的“上市夢”,始終與我國資本市場的改革發展同頻共振——從時間線來看,2018年11月5日科創板宣布設立,2019年6月科創板正式開板。科創板開板與中科英泰新三板摘牌,相距僅2個月時間。
中科英泰嘗試科創板上市的底氣,或來自于公司為高新技術企業,擁有諸多專利及軟件著作權,2020年還當選工信部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
值得注意的是,上會前夕主動撤材料終止科創板IPO后,中科英泰很快重新啟動上市輔導,但并未公布其擬申請上市板塊。從時間節點看,公司或擬通過創業板注冊制上市。因為,2020年6月證監會創業板改革和注冊制試點開始,當年8月24日,深交所組織創業板注冊制首批企業上市。
從青島證監局逐月披露的《青島轄區輔導備案企業基本信息匯總表》可以看到,自從啟動上市輔導后,中科英泰一直出現在這一匯總表中,但其最后一次出現是在截至2021年12月31日的匯總表中,2022年以來的匯總表中就沒再出現過。
這期間,中國資本市場又發生了一件大事:北交所于2021年11月15日開市。“如今,試圖重回新三板的中科英泰,可能認定公司在北交所上市是一個更好的選擇,因此便謀劃重新在新三板掛牌,以便在未來擇機沖刺北交所上市。”華北地區一家券商的業務經理郝慶對經濟導報記者分析說。
兜兜轉轉之后,公司究竟為何謀求重回新三板掛牌?是否意在北交所?公司曾于2021年6月終止科創板上市審核,那么,公司為何在上會前夕選擇撤回科創板IPO申請?5月22日,經濟導報記者撥打公司公開轉讓說明書中披露的董秘陳須常的電話,但一直無人接聽;隨后,經濟導報記者將采訪提綱發至公司兩個電子郵箱,至截稿未獲回應。
2021年凈利潤接近“腰斬”
中科英泰是一家以嵌入式系統技術為核心,集智能商用終端設備和系統的研發、生產、銷售和服務為一體的高新技術企業,主要產品為智能交易終端、自助交易終端、智能秤和智能印章機,主要客戶為國有銀行、國有企業、國內外大型經銷商等。
公司在其公開轉讓說明書(申報稿)中表示,從長遠來看,智能商用終端制造企業中產品研發能力弱、資金實力不足、運營效率低、管理不規范的企業將面臨淘汰,行業內兼并重組速度加快,行業集中度將會提升,智能商用終端企業將從早期單一的設備供應商,逐漸發展成為硬件設備制造和軟件開發、運維服務等于一體的整體解決方案服務商。
2020年、2021年,中科英泰營業收入分別為3.81億元、4.13億元,凈利潤分別為5570.58萬元、2804.20萬元。因采購成本上升等因素,公司2021年凈利潤同比接近“腰斬”。
根據公開轉讓說明書(申報稿),報告期內,公司股權結構較為分散,不存在控股股東和實際控制人。截至該說明書簽署日,公司共有73名股東,其中,柳美勛夫婦合計持股比例為19.41%,焦丕敬夫婦合計持股比例為18.16%,殷良策夫婦合計持股比例為18.02%,沒有任何單一股東或一方所持股權比例超過20%,任何股東單獨所持股權比例均沒有絕對優勢,也不存在共同控制的安排。
公司無實際控制人,這對公司經營穩定性及治理有效性有何影響?若出現“公司僵局”風險,公司有何應對措施?對此疑問,公司方面并未對經濟導報記者予以回復。
而在第一次反饋意見中,股轉系統提到,青島中科英泰科技有限公司(下稱“英泰科技”)的主營業務為稅控收款機、銀稅一體機等的生產、研發及銷售,經營范圍與公司有所重合。公司股東柳美勛及殷良策分別持有英泰科技6.02%的股權并擔任其董事,公司股東焦丕敬擔任其監事,公司另有若干名董監高及核心技術人員曾在英泰科技任職。就此,股轉系統要求中科英泰,結合英泰科技與公司的歷史沿革關系、公司人員在英泰科技兼職的背景、商號重合原因、實際從事的業務、與公司關聯交易等方面,說明是否與公司從事相同或相似業務,該等相同、相似業務(如有)是否與公司存在競爭,是否存在利益沖突。
此外,該反饋意見中還提到,根據公開資料,公司曾于2020年12月申請首次公開發行并在科創板上市,并于2021年6月終止審核。“請公司說明撤回首次公開發行申請的原因,主要問題的解決規范情況,申報過程中是否存在信息披露違規;本次申報披露的信息及財務數據與前次申報IPO披露的內容是否一致。”股轉系統表示。
新聞同期聲|逾20家企業申報“二次掛牌”
導報訊(記者 杜海)全國股轉系統的數據顯示,在今年以來申報掛牌新三板的公司中,超過20家屬于申報二次掛牌的企業,包括緯誠科技、弘森藥業、美心翼申、中科英泰等。5月11日,新三板便迎來3家新掛牌公司,分別為廣廈環能、山力科技和安道設計,這三家公司均為摘牌后重新回歸。
此外,上述多家公司從新三板摘牌后,曾經沖擊滬深A股IPO受挫,如今決意回歸新三板或劍指北交所。
銀泰證券股轉業務部總經理張可亮表示,北交所設立至今地位顯著提高,對企業的吸引力大增,因此,企業能夠根據自身條件選擇合適的資本市場路徑。
“今年申請二次掛牌新三板的企業,大都是相對優質的公司,其中很多都是‘專精特新’企業,符合北交所的上市條件。從這里也可以看出,北交所的設立,在行動上也提振了優質中小企業的發展信心。”張可亮認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