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公共就業和人才服務中心日前發布《2017年第二季度全省公共人力資源市場職業供求狀況分析報告》。

  報告顯示,第二季度,進入各級公共人力資源市場的用人單位對人力資源總需求(即需求人數)83.6萬人,同比增加6.1萬人;市場總供給(即求職人數)53.2萬人,同比減少3.9萬人;企業用工缺口30.4萬人,同比增加10萬人。隨著我省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推進實施,高水平、高技能人才愈發緊俏,各技術專業等級和職稱人才求人倍率均大于2。

  二季度用工缺口超過萬人的城市有4個

  [數據]二季度用工缺口超過萬人的有4個城市,分別是濟南121861人、濟寧100332人、淄博15062人、菏澤10418人。

  求人倍率是勞動力市場在一個統計周期內有效需求人數與有效求職人數之比,它表明了當期勞動力市場中每個崗位需求所對應的求職人數。從求人倍率情況看,全省求人倍率為1.57,各市求人倍率除德州外均大于1。其中,濟南、棗莊、萊蕪市求人倍率較高,分別為5.41、2.25和2.06,德州、青島市求人倍率較低,分別為0.95和1.07。與去年同期相比,全省求人倍率上升了0.21個百分點。

  [《報告》深讀]

  山東省公共就業和人才服務中心相關負責人分析,省內用工缺口集中體現在部分市,城市間求人倍率分化加劇,我省地區間經濟發展不平衡和產業結構的差異,對就業的影響越發明顯。二季度濟南市用工缺口為121861人,占全省用工缺口總數的40%;濟寧市用工缺口為100332人,占全省用工缺口總量的33%;淄博、菏澤兩市用工缺口也均超過萬人。求人倍率濟南市達到5.41,德州市求人倍率位0.95,地區間求人倍率最大差值4.46,求人倍率分化特征明顯。

  針對我省用工缺口向部分城市集中的新情況,《報告》建議,各級公共就業服務機構要積極開展省內及地區間的轉移就業,及時緩解城市間的用工求職缺口,促進人力資源合理流動、供需平衡,緩解省內勞動力總量矛盾;有對外勞務協作和幫扶任務的市要重點做好省際間的勞務對接協作,建立信息共享機制,確保年底完成任務目標。

  高水平、高技能人才緊俏,各技術專業等級和職稱求人倍率均大于2

  [數據]

  從用人單位對求職人員的技能需求看,對技術等級有明確要求的占需求總量的35.04%,用人單位對具有技術等級的人員需求持續大于供給,且求人倍率基本大于2。

  [《報告》深讀] 

  從求職者的技能條件看,無技術等級或職稱的求職者占供給總量的58.44%,具有初級職業資格和初級專業技術職務的求職者占供給總量的25.06%,技師、高級技師、中級專業技術職務、高級專業技術職務這類高技能人才占的供需總量相對較少,僅占供給總量的5.06%。求職人群中,中低素質求職人員仍占多數,高素質求職人員缺乏,與企業升級改造對新技術的要求不相適應,就業結構性矛盾仍然突出。

  從求人倍率上看,各技術專業等級和職稱求人倍率均大于2,具有技師、高級技師、中級專業技術職務和高級專業技術職務的求人倍率依然較高,分別為3.08、2.69、2.77和2.51,同比分別提高0.67、0.63、0.55和0.63。隨著我省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推進實施,高水平、高技能人才愈發緊俏。

  從供需缺口上看,具有初級技能、初級專業技術職務、中級專業技術職務的需求缺口較大,分別為30925人、11271人、10718人,具有初級技能的求職者主要集中在三產服務業和二產制造業,企業對初級工需求總量相對較大。

  “35歲”門檻松動,與去年同期相比需求比重減少2.74%

  [數據]

  從用工需求的年齡條件來看,各年齡段求職者求人倍率均大于1。從年齡結構上看,16-34歲之間的企業用工需求比重依然最大,72.15%的用人單位對求職者的年齡有所要求,需求主要集中在16-34歲之間,占用工總需求的53.12%,與去年同期相比,需求比重減少2.74%,企業用人對年齡要求有所放寬。

  [《報告》深讀]

  35歲竟成職場“老人”,一過了35歲再去求職卻被年齡“卡”住??在當前激烈的就業競爭環境之下,很多企業將進人的門檻限定在35歲。

  為何在招聘時設定“35”歲門檻?對此,濟南一家軟件企業人力資源經理姜大鵬表示,對這一問題應該辯證分析。通常來說,對于一線基層崗位,企業傾向于招聘35歲以下甚至是30歲以下年輕人,精力充沛、工作熱情,尚未形成思維定式。但是對于一些管理類、財務類等工作崗位,企業反而愿意招聘有一定工作經驗的員工,經驗越多越有優勢,年齡可以放寬到40歲。

  從根本上說,“35歲現象”還是受勞動力市場供求關系關系影響,目前求職者的主力軍是青壯年。《報告》顯示,二季度16-34歲之間的求職者占求職總數的63.11%,與去年同期相比,占比減少1.04%。其中,24歲以下的求職者占24.21%,25-34歲之間的求職者占38.90%。求職者的年齡構成與用人單位的需求基本一致,35歲以上隨著年齡增加,求職者數量逐漸減少。

  而企業用人對“35歲”年齡要求有所放寬,與當前普遍存在一線崗位普工和技術工難招情況有關。前期,山東省公共就業和人才服務中心在煙臺等地調研發現,不少企業的用工年齡已經從幾年前的35歲上限提高至40歲,本地人不愿從事一線臟、苦、累工作,當地企業需要到外地招人滿足用工需求。

  17市最短缺十大職業有哪些?

  [數據]

  第二季度,從17市統計上報數據來看,需求大于求職(即供不應求)缺口最大的十個職業中,上榜最多的職業有:機械冷加工工、推銷展銷人員、營業人員和收銀員、部門經理、餐廳服務員和廚工、工業管理工程技術人員、治安保衛人員、保育和家庭服務員、房地產業務人員、體力工人。

  [《報告》深讀]

  從企業用工需求情況看,推銷展銷人員、營業人員、機械冷加工工人等二、三產業行業依然為主要用人需求行業,其中三產服務業更為緊俏。以用工缺口和求人倍率同時在省內排名第一的濟南市為例,二季度需求缺口最大的職業是部門經理、秘書打字員、房地產業務人員和推銷展銷人員等。而在用工缺口數同樣超過十萬的濟寧市,需求缺口最大的職業分別為機械冷加工工人、紡織針織印染工人、推銷展銷人員和保育、家庭服務員。

  最短缺職業以市為單位進行前10名統計,數據具有分散性,就全省來看,各市的統計情況一定程度上與各市產業結構呈正相關,各市的供求職業具有一定的互補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