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年初,家住臨沂平邑縣地方鎮(zhèn)東固村的高丙法老人又從村委拿到了500元的救助金,這已經(jīng)是他第7次拿到這筆救命錢了。聽村干部說,這是臨沂一位好心人對他們這個不幸家庭的幫助,村干部還說,那位好心人一再囑咐,不要透露他的名字。高丙法老人是個知恩圖報的人,雖然滿心感激,卻不知該對誰去表達(dá)。

  高丙法老人一家生活坎坷,唯一的兒子高軍華在6年前突然腦溢血不幸離世,不久后兒媳改嫁,留下了剛滿周歲的兒子高梓銘,交由爺爺奶奶照顧。如今,6年多過去了,高丙法和老伴已年近7旬,體弱多病。平日里,除了高丙法在村里擺攤賣點水果和每月幾百塊的低保外,再沒有任何經(jīng)濟(jì)來源,生活十分困難。

  “好在有好心人對我們的幫助,讓我們的日子沒那么苦。”高丙法告訴記者,500塊錢對大部分人來說可能都算不了什么,但對他來說,卻能做很多事情,“這些錢能讓孫子多吃上幾頓肉,能給他多買幾件新衣裳,多買幾本學(xué)習(xí)書籍。我和老伴年紀(jì)大了,隨便弄口吃的填飽肚子就行,可孫子正在長身體,不能讓他跟我們受罪,不能虧了孩子。”

  高丙法說,這些年看著孫子一天天長大,看著他背起書包去學(xué)校,他覺得非常欣慰,最困難的時候已經(jīng)熬過去了,還有什么不滿足的呢?“我現(xiàn)在就想知道這些年幫助我們的人是誰,我想當(dāng)面道個謝。”高丙法說。

  今年7月,高丙法老人終于如愿以償,見到了他牽掛多年的好心人,讓他沒有想到的是,這位好心人竟然還是一名在校大學(xué)生。這名大學(xué)生名叫李根,今年21歲,家住蘭山區(qū),是大連大學(xué)美術(shù)學(xué)院一名大二的學(xué)生,這次是跟母親田女士一起來看望高丙法老人一家。

  說起當(dāng)初為什么要幫助高丙法老人,李根說,他那時剛讀初中,其實并不知情,是母親的主意。“當(dāng)時我是去平邑民政局看望一位朋友的時候,聽她說起高丙法老人一家的情況,覺得這家人真的非常不幸,尤其那時候梓銘年紀(jì)還那么小,爺爺奶奶本來身體就不好,還要照顧那么小的孩子,太辛苦了,我覺得有必要幫幫他們。就這樣,我拿出了500塊錢,委托村委轉(zhuǎn)交給高丙法老人,給孩子買點奶粉、營養(yǎng)品什么的。后來,就這么一年年堅持了下來。”田女士對記者說。

  等李根上高中以后,有次偶然的機(jī)會聽田女士說起這件事,深受感動,主動要求接過母親手中的“愛心接力棒”,每年從他的壓歲錢里拿出500元,繼續(xù)幫助高丙法老人一家。再后來,李根讀了大學(xué),依然堅持每年從他的生活費里省出500元寄給老人一家。“這次是李根想利用放暑假的時間,來看看高梓銘小朋友,和他交流一下,給他鼓鼓勁。”田女士對記者說。

  采訪中,李根告訴記者,通過這次和高丙法老人一家,尤其是和高梓銘的接觸,對他觸動很深,他沒想到,以往只在電視中見到的畫面在現(xiàn)實當(dāng)中,竟然也真實存在。“高爺爺一家的生活確實很不容易,特別是高梓銘小弟弟,雖然接觸時間不多,我也能感受到在這個特殊家庭里長大的他有些自閉,甚至有些自卑,不愿與人多交流。”李根說,今后他打算通過寫信的方式與高梓銘加強溝通,幫他樹立信心,走出家庭的陰影。

  李根說,他和母親已經(jīng)商量好了,打算一直資助高梓銘到大學(xué)畢業(yè),“再有兩年,我就要步入社會了,會有自己的工作和事業(yè),我覺得我有能力幫助梓銘,也希望他能夠努力學(xué)習(xí),長大后去幫助更多需要幫助的人。”

  沂蒙晚報記者 衣方杰

  來源:瑯琊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