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營網訊 日歷翻到盛夏八月,一場場全民健身日的活動“派對”集中來襲。東營市體育類的社會民間組織又忙碌起來,萬人的體育狂歡值得期待。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體育社會組織走進我們的生活,把無數原子式的運動愛好者連接起來,讓人們找到伙伴、增強參與運動健身的意愿和便利。

  53個體育類社會組織全面開花

  陳式太極拳、東營長跑運動協會、籃球協會、羽毛球協會、象棋協會……我市的體育類社會組織可謂是五花八門,各有所長。

  東營市體育局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在該處備案的體育類社會組織達到53家,每一家都是經過嚴格審核的有專一性的社會組織,例如球類社會組織、老年體協、武術、象棋等,門類多,涵蓋廣,可以滿足大多數市民的運動要求。

  近年來,東營市體育類社會組織走出本地,將風采帶到了全國甚至是國外。今年7月,東營市陳氏太極拳研究會代表東營市組隊參加2017年第二屆國際武術精英大賽,共獲得4金2銅及優秀領隊獎的好成績。東營市長跑運動協會的部分會員,不但跑遍了全國國際馬拉松賽事,更是走出國門,參加了國際級金標賽事。 2014年以來,民政部圍繞全民健身計劃,開始大力培育發展體育社會組織,深化社區治理體制改革,大力培育公益類、服務類、互助類社區社會組織,重點發展基層體育社團、民辦非企業單位等社區體育類社會組織,為發展社區體育服務提供了新的組織載體。

  一個縮影見證成長

  東營市長跑運動協會成立于2010年,歷經8年發展,已經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發展成為東營市、山東省乃至全國有一定知名度的協會。

  “毫不吹牛的說,我們應該是東營體育類社會組織中最大的社團!”說起東營市長跑運動協會,會長宋健一臉的自豪,他告訴記者,現在他們的組織中活躍的參與者已經達到了1500人以上,隊員的身影遍布三區兩縣,比賽的身影也遍布了國內、國外的大小賽事。

  從不到百人到千余人的社會組織,東營市長跑運動協會歷經8年的發展已經有能力開始組織自己的健身活動。今年3月,龍月湖越野賽暨黃河口馬拉松熱身賽鳴槍開跑。隨后,又承辦了全省第七屆全民健身運動會萬人健步行東營站的比賽。社會組織的聲譽在全省打出知名度。這種大型的社會組織也贏來了商家的贊助,維持了組織的正常運行,是一種雙贏的模式。

  在這8年中,從東營市長跑運動協會走出來了不少名人。比如祝勝娥跑出了黃河口國際馬拉松第10名的成績,并在鄭開國際馬拉松賽事上嶄露頭角。焦慶通過鍛煉也獲得了公安部越野賽全國第三名的好成績。

  東營市長跑運動協會的成長只是東營眾多社會組織中的一個縮影。有了伙伴的鼓勵、群體的帶動,人們會更愿意參與運動健身。體育社會組織對體育人口的增加有明顯的促進作用。

  發展還需多方共同努力

  其實不少體育社團中也遭遇過缺少活動場地的尷尬。

  一位社團的負責人告訴記者,出于安全等各種因素考慮,市民活動的場所很受局限,學校操場是最佳選擇,但是現在能對外開放的學校操場畢竟在少數。很多運動的市民只能選擇去公路上,這樣存在極大的安全隱患。對于這樣的問題,該負責人也給出了自己的意見:“政府能支持開放式最好,哪怕我們能自己交點費用,用于場地日常的維護也行。”

  除了場地尷尬,資金尷尬也是一個窘境。像東營市長跑運動協會這樣有一批愿意繳納會費的忠實會員、有能力舉辦賽事的組織,已經算是同類中的佼佼者。更多的民間組織,則是長期處于“無場地、無經費、無人員”的三無狀態,這極大地制約了他們的發展。

  不過,不少社會組織都表示,打鐵還需自身硬。即使政府加大扶持力度,社會組織也迫切需要增強自身的能力才能“接得住”。(記者 張振)

  健身方式正悄然改變我們的生活

  健身會上癮?答案是肯定的。當40到50歲的中年人酒桌上討論內容已經是運動與健康時,說明市場已經變得些微發燙。隨著社會的發展,科技的進步,健身的方式正悄然改變著我們的生活。

  從個人到群體 再到個人

  今年51歲的劉在林是一個健身的達人,從20歲起,他就深深愛上了運動。他告訴記者,年輕的時候,哪有什么健身房,就是在路上跑步,穿著背心褲衩,也沒有什么專業的運動鞋,脖子上圍個毛巾就開始跑,出一身汗之后,再來一個涼水澡?,F在才知道,那樣不健康。

  隨著社會的發展,越來越多的健身場地開始興建。正是由于市民身邊的體育器材、健身場所越來越多,人們鍛煉越來越方便,才使更多的人走向戶外,加入到全民健身的隊伍中來。

  隨之而來的“抱團式”體育鍛煉成為一種新的生活方式,諸如太極拳、長跑、羽毛球、乒乓球、籃球、足球等眾多體育類社會組織如同雨后春筍般成立,市民可以根據自己的愛好選擇健身的社團組織,在這個社團中大家有相同的愛好、共同的語言,健身、娛樂兩不誤。

  盡管群體式健身如火如荼,但是劉在林卻選擇再次回到個人健身——私教。健身房內的私教現在也火得一塌糊涂,市民開始選擇這種有規劃的、有保護的新型健康運動模式,私教課越來越成為健身的主流!

  健身APP 人人成為運動專家

  想了解自己的身體素質,鍛煉效果,在過去著實難。如今,隨著智能手機和應用程序的普及,各種健身應用程序正在發揮越來越大的作用。記步、消耗熱量、運動時間、朋友圈排名等信息應有盡有。

  曬曬健步數或跑步公里數,空閑時間分享健身心得,照著營養食譜吃減脂餐……隨著移動互聯通訊技術的發展與人們運動健身理念的增強,各類健身APP正悄無聲息地改變著我們的生活。

  Keep是當下比較流行的健身APP,正所謂想練什么部位,輕輕一點就會出現一套系統的健身計劃。即將結婚的文文為了成為最美麗的新娘,開始自己的健身計劃,瘦手臂、瘦小腿、瘦臉,管不住嘴的她只能選擇大運動量,這種新式的運動APP成為她的首選。“從這個上邊可以看到自己的運動時間,消耗的熱量,似乎能自己眼看著脂肪被消耗,著實有動力?!?/p>

  如今,健身APP儼然成為現代人的一種生活時尚。打開手機應用商城,輸入“運動”“健身”字眼,即會出現諸多細分名目,相關應用達到數百個。APP健身成為一種新時尚。

  科技的進步,給市民在健身中帶來無限樂趣。然而,正是全民健身的理念深入每個人心,才能讓健身熱影響越來越多的人。

  來源:大眾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