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沂是一座美麗的生態城市,境內有大小河流1800多條,占全省水資源總量的六分之一,特別是中心城區“六河貫通、八水繞城”,生態資源得天獨厚。但是近些年來,隨著城市化進程的推進,工業污水隨意排放,重點河流被污染、中心城區內河水體黑臭等問題越發突出。

  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2016年臨沂出臺了《臨沂市落實<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水十條”),“水十條”方案將實施全過程水污染防治、促進水資源節約和循環利用、加強生態保護與恢復等三大方面10類30項重點工作任務,像“鐵腕治氣”一樣鐵腕治理水污染,加快解決水環境污染問題。

清理工打撈青龍河里的垃圾。(資料圖)魯南商報記者 廖杰 攝清理工打撈青龍河里的垃圾。(資料圖)魯南商報記者 廖杰 攝

  污水變清水,今年完成15條23段黑臭水體整治

  青龍河作為臨沂城的護城河,始建于明朝嘉靖年間,已有近500年的歷史。青龍河發源于涑河水田橋,從涑河通達路處引出,自西北向東南貫穿臨沂城區,在市區東南部流入小埠東灌渠,全長8.46公里,匯水面積11平方公里,是臨沂城區雨水、污水排出的重要河道。

  青龍河承載了臨沂市民眾多的歷史記憶,但自上世紀80年代,青龍河生活垃圾充斥河面、河水臟臭、環境污染嚴重,清澈靈秀的青龍河變成了一條污水河。

  談起以前的青龍河,今年75歲的張女士告訴記者,她自小居住在青龍河畔,小時候經常跟小伙伴們在青龍河抓魚摸蝦,也經常跟著姐姐到河邊洗衣服洗頭發,“有時候還到河里挑水喝,那時候的水清著呢!”

  然而,從上世紀80年底開始,青龍河就變樣了。河邊沿著原來的老城墻根兒都建起了房子,人口多了,又有了自來水,垃圾隨便往河里倒,也沒人管理。加上涑河的水被污染,青龍河慢慢地開始變得渾濁、臭氣熏天,魚蝦也沒了。

  隨著城市化進程的推進,臨沂正遭遇前所未有的水污染壓力,青龍河的遭遇是臨沂水體污染命運的一個縮影。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2015年10月8日,青龍河綜合整治方案通過評審,青龍河將攜青龍潭show公園、東方紅韻、流云翠岸、金山綠園、金源水岸、楓楊水棧、榆林雅亭、柳蔭清瀑8處新景點強勢回歸。青龍河綜合整治,拉開了臨沂城區水環境綜合整治的序幕。

  2016年,臨沂市出臺“水十條”,將實施全過程水污染防治、促進水資源節約和循環利用、加強生態保護與恢復等三大方面10類30項重點工作任務,像“鐵腕治氣”一樣鐵腕治理水污染,加快解決水環境污染問題。

  “不折不扣地完成城市黑臭水體治理任務”,也被寫入臨沂市政府工作報告。2017年繼續推進去年開工建設的7條、10段黑臭水體整治工程,并開工8條、13段黑臭水體整治工程。

  目前,孝河、柳青河西支、柳青河、花園干渠、雙嶺路水系等16段黑臭水體正在實施綜合整治,其中小埠東干渠、孝河、柳青河西支、柳青河花園干渠、雙嶺路水系等11段河道已經基本消除黑臭現象,按照工程計劃,年底前23段城市黑臭水體全部完成整治。

  保護水資源,臨沂鐵腕治理水污染成常態

  水是生命之源,生產之要,生態之基,發展既要金山銀山,更要綠水青山?!笆濉币詠恚R沂市牢固樹立“治用?!绷饔蛑挝劾砟?,以“水十條”為綱領,以生態補償為抓手,實行“治”“減”結合,水環境質量得到穩步提高,完成COD、氨氮排放量分別削減2.43%、2.68%的年度目標。

  繼續完善水污染防治大格局,成立了分管市長任組長的落實《水十條》聯席會議制度,大力實行“河長制”、“環保四職責任人”、“兩個報告制”等制度,進一步健全了“屬地管理、條塊管理、共同負責”的責任網絡。

  強力推進“治污減負”。調查重點企業120家,依法取締不符合產業政策的“十小”企業55家。全市16個省級及以上工業集聚區,建設完成污水集中處理設施15個,安裝自動在線監控裝置14個。完成沂河臨沂段底泥修復工程,并對其開展跟蹤評估。開展造紙、鋼鐵、氮肥、印染、制革等5大行業13家企業清潔化生產改造,對造紙行業11家企業核發了全市首批排污許可證。

  農業污染防治方面,全市劃定禁止養殖區9224個,總面積947萬畝;限制養殖區9129個,總面積1058萬畝。摸排禁養區養殖場、大戶5288家,全部清理完畢。非禁養區內14843個養殖場戶進行了糞污無害化處理和雨污分流設施的完善提升。對17處縣級及以上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開展規范化建設,開展“千噸萬人”農村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環境保護工作,完成農村水源地調查68家。編制完成《山東省臨沂市省級生態紅線劃定方案》,劃定省級生態紅線14個斑塊、面積4010.83平方公里,占全市面積22.17%。

  此外,針對現實中的“先污染、后治理”往往成為“先污染、不治理”,或者“先污染、治不力”,臨沂市將水污染防治目光投向更廣闊的范圍。從嚴審批高耗水、高污染排放、產生有毒有害污染物建設項目,對造紙、焦化、氮肥、有色金屬、印染、農副食品加工、原料藥加工、制革、農藥、電鍍等十大重點行業,實行新(改、擴)建項目主要污染物減量或等量置換。

  2017年上半年,臨沂市國控、省控重點河流全部達到Ⅳ類以上水質,水質優良比例達到64.3%,超過國家要求21.5個百分點,市控重點河流達標率為86.7%,同比增加4.3個百分點,縣級及以上集中式飲用水源地水質全部達到或優于Ⅲ類。

  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站在生態修復的高度,進行水污染治理和水環境保護,這是臨沂市委、市政府水污染治理理念的嬗變。漫步臨沂城,城區處處波光瀲滟,遠處高大挺拔的建筑與一湖碧水相映成趣,有著不是江南勝似江南的水鄉美景,濱水生態城的現代化氣息盡顯無疑。(瑯琊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