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日,濟寧基層干部李鐵柱寫給省委常委、濟南市委書記王文濤的一封信火了。在信中,李鐵柱提到:歷山路100號院違章建筑堪稱“展覽館”,濼源大街和歷山路交叉路口西北角更是有人私自搭建鐵棚開“小賣部”。3日下午,記者走訪這兩處地方,位于路口的“小賣部”已經被拆除,“展覽館”將于12月5號之后被陸續清理。

  小商店違建近20年

  房主配合政府拆除

  3日下午3點,記者來到濼源大街和歷山路交叉路口西北角的小賣部,發現小賣部已經被拆除,藍色的鐵擋板堆放在一起,工作人員正在清理現場建筑垃圾,原小賣部主人在一旁整理商品,還在不停地嘆氣。

  “2日上午就開始給我做工作了,下午的時候就把外圍給拆掉了。”小賣部主人田女士稱,2日下午城管那邊就已經出動相關施工隊伍,幫助她搬運物品。“今天上午11點左右,城管來了20多人,上午開始拆,到下午1點鐘全部拆除完了。”

  “我在這里干了小20年了,商店一下子沒了,我這心里挺不是滋味的。”田女士稱,她家境不好,小賣部是她的主要經濟來源,如今商店拆了,她也不知道自己以后要干什么。

  “既然是違章建筑,那我配合政府的工作,要不也沒辦法。”田女士說,現在她最愁的不是工作,而是她還沒有賣出的商品,有些商品能退,但是那些不能退的商品她也不知道該怎么處理。

  80年代就開始搭建

  6棟樓有二三十處

  “你看看這紅色的鐵皮屋,再看看這紅磚砌的房,橫七豎八地‘躺’在院里,難看先不說,連輛車也開不進來。”歷山路100號的居民王先生稱,該院建于上世紀70年代,本來院子就小,還被各種違章建筑擠占。“要是出現火災,消防車都開不進來。”

  3日下午,記者在歷山路100號院注意到,院門口就有兩個扎眼的紅色鐵皮屋,鐵皮屋的東面還有兩處建筑,一處用來住人,另一處則用來堆放雜物。沿著大路一直往東走,記者粗略數了下,院子里的違建有二三十處。

  院子里亂搭建筑有鋼筋水泥、磚、鐵皮、塑鋼等各種材質的,有的用作儲藏室,如放蜂窩煤、床墊桌椅、自行車等;有的是商用當門頭房;有的則是用來住人,沿著污水河的一排有的用作廚房和廁所。

  記者了解到,歷山路100號共6棟居民樓,174戶居民。樓房建設于上世紀70年代,是四家單位的單位宿舍,分別為濟南市化工局、濟南市金屬材料公司、濟南市農機所、濟南市煤氣用具公司。由于年代久遠,其中前三家單位均已破產。

  “這些違章建筑存在很多年了,從上世紀80年代經商潮起就開始搭建,后來陸續增多。就這間綠色的小鐵皮屋,當年就做過小賣鋪,賣過煙酒之類的小商品。”2號樓一位居民指著齊魯晚報刊登的一處綠色鐵皮屋說。

  5號樓一位居民說,“小區6棟樓里只有2棟有暖氣,我們只能點蜂窩煤取暖,小區又沒有儲藏室和地下室,蜂窩煤放哪里呢?總不能堆在樓道或者放在屋里吧,也不能露天存放吧,下雨怎么辦?”3號樓一居民也表示,“家里東西太多擱不下,只好在院里搭個屋子放里面。”

  歷下區解放路街道辦事處副主任林玉開介紹,歷山路100號院的臨時搭建情況較為復雜,有些是居民自己擅自搭建的,有些屬于單位配套設施,甚至還有個別設施是有房產證的。

  先讓居民自行處理 

  兩天后將陸續清理

  記者注意到,歷山路100號院張貼了清理通知,內容大致是要求居民在12月5日前將堆放在樓道、車位、車庫等公共區域的雜物自行處理,無證建筑自行拆除,逾期未處理的強行拆除,通知時間是12月3日。

  “接到王文濤書記指示后,我們馬上行動,決定采取四個步驟解決問題。”林玉開說,他們做的第一步工作就是調查摸底,安排居委會工作人員挨家挨戶調查這些臨時搭建設施屋主是誰,有證無證,以便后續分類處理。

  “根據目前排查的情況,很多房東都不住這個地方了,大部分都是做些小買賣的租賃戶,還有些沒出租直接鎖上,導致部分屋主目前還聯系不上。”林玉開說,對于聯系不上的屋主,他們將發布限期執行拆除公告。希望屋主看到后,及時和解放路辦事處解放橋居委會取得聯系,以免造成物質上的損失。

  同時,他還表示,對今后新發現的違法違章建筑,將采取零容忍態度,發現一處,處罰一處,決不允許違法建筑再滋生和發展,為創建文明城市盡心盡力,把優美和諧的生活空間環境還給居民。

  但林玉開也坦言,拆違工作存在不少難度,所以街道也在準備召開居民民主協商會議。“拆房子很好拆,有隊伍有工具,可能幾分鐘就拆完了。但不是拆了房子問題就解決了,這里面牽扯到很大的民生問題,像蜂窩煤儲存確實有需求,要考慮拆了老百姓的生活怎么辦。”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記者 孫業文 張阿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