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南市出租車市場收取新車承包“好處費”暗行兩年之久,終被一舉曝光!輿論重壓之下,眾多出租車公司紛紛退還“好處費”,而濟南大眾出租車公司卻特立獨行,以“侵犯名譽權”為由,將出租車司機告上法庭。一起出租車公司起訴駕駛員侵犯名譽權的案件,將“好處費”的面紗逐步揭開。在“移動互聯網交通”快速發展的轉折階段,是順應潮流轉型發展,還是無視問題一損俱損,出租車行業正經受著歷史的考驗。

  濟南5位出租司機討還“好處費” 被控侵害名譽權

  據山東人民廣播電臺《新聞焦點》報道,原濟南大眾出租車公司駕駛員魏立杰,他和另外四名駕駛員,因為不斷通過各種方式討要之前交的“好處費”,在今年的3月7號,被濟南市大眾出租車公司以侵犯名譽權起訴。

  關于對駕駛員的起訴原因,大眾出租車公司營運部副主任姜慧昊稱,“我們為什么要起訴他,是因為他們在我們公司的門口,堵路,然后在我們門口拉橫幅,當時就說還他“好處費”,我們公司沒有收取你們的任何的“好處費”,我們沒收,我當然要起訴你,你誣蔑我。”

  這起訴訟案于11月1號進行了第一次開庭,目前處于休庭階段。記者了解到,這起訴訟案在出租車行業內部和廣大出租車駕駛員當中引起了很大的關注,因為它讓“好處費”這個這幾年一直潛在水底討論的問題徹底浮出了水面。

  記者隨機對路上正在跑著的十幾位出租車駕駛員進行了采訪,他們無一例外都表示,“好處費”是行業的潛規則。“比如說公司里有十輛車,出租車生意好做的時候,現在有20個人想著要這個出租車,公司領導就會給你說,你給我點‘好處費’,你多給我1萬、2萬,甚至多的時候能達到8萬,然后我把車給你。”“從交了這個錢以后,他就告訴你你就可以上公司財務交那些合法的錢了,不交這個錢,那些其他錢交不了。”

  那么,對于駕駛員所說的這些“好處費”,出租車公司是否認同,又是怎么處理的呢?記者了解到,在濟南市的 37家出租車公司中,雖然大部分都不認同“好處費”這個說法,但大部分公司都正在把之前收的除押金之外的一些額外的費用退還給駕駛員,雖然退還的方式各家不同,但是也得到了駕駛員的認可。而一小部分出租車公司,對于“好處費”的態度則是堅決否認。前面所說的訴訟案當中的濟南大眾出租車公司,就是其中一家。

  大眾出租車公司營運部副主任姜慧昊表示,他們沒有收過駕駛員任何額外的錢。而對于這個說法,之前一直租用大眾公司出租車的魏立杰等五位駕駛員并不認同。他們稱,“我們現在手里邊,包括來龍去脈,從一開始,公司索取“好處費”,就是索取額外費用的這個話開始,一直到拿到車為終點,這所有的證據鏈,音頻、視頻都有。”

  他們向記者出示了一段原濟南大眾出租車公司總經理劉存龍的錄音。記者了解到,劉存龍目前已離開了大眾出租車公司。對于駕駛員出示的證據,姜慧昊表示,一切由公檢機關來判定。而針對錄音當中的劉存龍的行為是否是公司行為,雙方也是爭執不下。駕駛員表示,“他當時是股東,總經理,加董事,那你說他不代表公司他代表誰呢?隨便從馬路上叫個人過來,我給你錢,你給我弄個車,他能辦到嗎?辦不到。”

  出租車行業經受考驗 轉型升級勢在必行

  對于這個問題,濟南眾成清泰律師事務所律師周家魁認為, “本案當中的這些駕駛員是因為他和公司之間有一種經營管理的關系,或者車輛承租的關系,所以正是基于這種特定的合同關系,才把錢給到對方公司的總經理,那么這種情況,是不可以認定為個人,因為這個駕駛員和他個人之間沒有大的關系,他是和這個總經理所屬的公司有這種關系的,而且給錢的時候,正好也是這個總經理在職的時候,所以在這種情況下認定為公司收的錢,是沒有任何問題的。”

  大眾出租車公司到底有沒有收額外的錢,魏立杰等五人到底有沒有造成侵權,最終都要有法院來裁定。

  在目前移動互聯網已經瓦解了出租車壟斷地位的大環境下,出租車公司跟駕駛員之間的矛盾糾紛,無疑會給自身的轉型發展造成影響。姜慧昊表示,“按照七部委的要求,我們傳統出租車現在也在創新發展,傳統出租車加網約車,這個服務升級我們正在做。”

  既然改革勢在必行,順流潮流才是關鍵,對自身認識不清,自亂陣腳只會在歷史的洪流中被淘汰。如今網約車合法化,專車、快車占據半壁江山,出租車行業似乎已經步入寒冬。如何在逆風中求生存,實現整個行業華麗轉身,恰恰正是如何摒棄行業潛規則,對行業的服務宗旨重新思考的過程。而這,與每一個開車的、坐車的老百姓都息息相關。

  出租車駕駛員趙師傅說,“無論是什么時候,好干,或者是不好干,都是掙到手里的錢,都不太多。好干的時候,公司壟斷,跟你要“好處費”,強制你要這費、那費;不好干的時候,我們掙不著錢了,我們還是少。”而市民王先生認為,“打快車啊,一個是便宜,再一個比較方便,出租車的話價格也不如快車便宜,你越打車他越給你拒載,又加氣去了又是車壞了的,近了不拉遠了不拉的。同樣服務的話,那肯定打出租車的機率肯定比現在要大一些,因為畢竟及時有發票,更規范一些。”

  所以“好處費”浮出水面,也許正是走出寒冬的第一步。那么能否迎來一個春天呢?還得開車的人和坐車的人一起說了算。

  編后:在剛剛過去的11月,濟南市出租車市場幾乎被有關“好處費”的各種事件所充斥。據了解,從2014年底開始,濟南的出租車市場就開始流行在新車承包環節收取“好處費”,也有的叫做“茶水費”或者“中介費”,有堂而皇之的,也有秘而不宣的,數額從兩三萬到四五萬不等。在這期間,不想交好處費的司機大都轉行了,而忍痛交了好處費的司機為了多多賺錢,誰都不敢踢爆這個行業潛規則,因此忍氣吞聲,姑息養奸。直到近日被媒體一舉曝光,才一石激起千層浪。

  出租車公司利用牌照的稀缺性暗地里收取“好處費”,每筆數萬元絕對不是一個小數目,這種違法違規的行為暗藏兩年之久而無人問津,是何原因呢?收取的巨額費用進了個人腰包?還是被集體分贓?相關監管部門是否知情呢?

  如今,濟南市大部分出租車公司都知錯就改,退還了相關的費用,當然也有像本文所提到的濟南大眾出租車公司這樣,死不悔改,非要對簿公堂的。我們當然關心這起案件的最終審判結果,但是,更為重要的,也許還是應該多問一句:暗行兩年之久的違法違規收費,真的可以一退了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