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2月1日,2017年高考報名開始網上繳費,意味著新一輪高考征程已經開始。對不少高中生來說,學文還是學理將直接影響將來的高考、錄取甚至就業,也讓不少家庭為此糾結。到底學文還是學理容易上本科?記者梳理2016年山東夏季高考數據發現,文史類錄取人數與同類高考人數之比,比理工類該比例低了超過20個百分點;且大數據統計顯示,文科生畢業半年后的就業率也普遍比理科生低。

  文科生本科錄取率比理科生低兩成

  在過去不久的2016年夏季高考中,山東總報名人數為60.19萬人,編排考場人數為567959人,其中文史類159670人,理工類293273人。省招考院發布的錄取信息顯示,今年全省夏季高考本科共錄取266482人,其中文史類52326人,理工類170297人。將上述數據進行對比可得,普通文科生的本科錄取比率為32.77%,理科生該比率則為58.07%,相差了近26個百分點。

  如果單獨拿本科一批來比較,效果也相當明顯。今年全省一本招生計劃中,文史類計劃為12303人,理工類計劃為55233人。如果用這一數字除以考試人數,則文史類比例為7.70%,理工類為18.83,理工類比文史類高出一倍多,換言之普通文科生想考一本比普通理科生難一倍多。

  高校文理招生數差距最小的也超千人

  除整體錄取情況外,各高校中的文理專業錄取情況或招生計劃之間,也有很大差異。記者選取了駐濟4所綜合類本科高校,將其文理專業相關數據對比發現,全部都是理工類招生計劃遠高于文史類。

  山東大學發布的2016年分省分專業錄取情況表中顯示,省內考生中有395人錄取至文史類專業,1472人錄取至理工類專業,理工類比文史類錄取人數多1077人。

  山東師范大學2016年分省分專業招生計劃中,文史類計劃為1913人,理工類為2991人,兩者相差也超過1000人。

  山東財經大學2016年分省分專業招生計劃中,本科共計劃招生6414人,其中文史類2124人,理工類4100人。值得一提的是,作為以財經類專業為主打的高校,很多專業兼收文理科生,但在這些專業中,同樣是理工類計劃多于文史類。例如,經濟學專業計劃招收文史類98人、理工類152人,財政學專業文史類97人、理工類123人,金融學文史類67人、理工類133人等。

  在濟南大學2016年本科招生計劃中,一批和二批文史類共計劃招生921人,理工類計劃招生3580人。

  就業難易

  文科生畢業半年就業率略低于理科生

  數據的差異在一定程度上也取決于高校文理專業的分布,在多數綜合類高校,仍然是理工類專業多于文史類。不過,無論學文還是學理,一名大學生的發展很大程度上還是要以就業為落腳點,那么文科生和理科生哪個更好就業、哪個薪酬更高呢?近日,麥可思研究發布數據,從2015屆本科生畢業后半年的就業率來看,文科生比理科生略低1.3個百分點;月收入也低327元。

  這里的文科生所學專業包括文學、歷史學、哲學、法學、教育學、藝術學、經濟學、管理學門類,理科生則包括工學、理學門類。文科生畢業半年后就業率為91.6%,理科生為92.9%;文科生畢業半年后月收入3926元,理科生為4253元。

  就上述情況看,文科生相比于理科生似乎處于相對劣勢,2013年以來的形勢均是如此,且差距在不斷加大。不過,如果單獨將文科生中的經濟學、管理學門類畢業生“拎”出來看,其就業形勢要好于理科生。例如,2015年經管類文科生畢業半年后的就業率比理科生高了0.7個百分點,比非經管類文科生則高出3.7個百分點。

  難道文科生就一定拼不過理科生嗎?有研究認為,如果文科生除了具有本專業知識外,還能擁有8個領域中的一項或多項既能,就業面則會更加廣闊,就業崗位數能多出近一倍,工資也將更高。這8個領域分別是信息技術網絡與支持、銷售、計算機編程、數據分析管理、市場營銷、商科基本知識、平面設計和社交媒體。(記者曹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