萊蕪市鋼城區某村一個普通的農家小院,54的李緒云本有著幸福的生活,可是超速的車輪卻把眼前的幸福瞬間碾碎,李緒云的丈夫在前往打工的路上遭遇了車禍,其所乘坐的三輪摩托車逆向行駛,與一輛車速行駛的大貨車迎面相撞,當場死亡。
4年前,43歲的孫紹榮入贅到李緒云家。可屋漏偏逢連夜雨,不幸再次降臨,去年,騎著電動車的孫紹榮被一輛超載超速的大貨車撞倒,經搶救無效死亡。李緒云兩任丈夫遭遇車禍的地點相距不到500米。這500米路上留給李緒云一輩子無法撫平的創傷。
“我們村離205國道很近,和國道相接的路口苦況很差,有一個斜坡加轉彎的小路,非常危險,來往車輛很多,超載超速的都有,這些都造成了事故的發生。” 李緒云鄉鄰吳紅介紹,路況不好,交通狀況也很混亂,這就大大增加了事故發生的可能性。
吳紅說:“目前的狀況已經十分好了,路中間加裝了防護欄,還有指示燈和警示標志。民警隔三差五地去村里作宣傳活動,講解交通安全知識,大家的安全弦也繃緊了,意識提高了,走起路來心里放心多了。自己村里培訓了一批交通協管員,他們天天叨叨交通知識。現在交通事故少了很多。”
悲劇的發生往往蘊含著偶然,但偶然背后往往隱含著必然性。如今,柏油路已經修到了農民家門口,農用車、卡車、摩托車、電瓶車、家用小轎車在農村已經隨處可見,但隨之而來的是農村交通安全問題日益凸顯。
雖然事情已經過去一年,但談起交通事故,村里人還心有余悸。如今,在出事故的馬路中間,有關部門加裝了防護欄,還有指示燈和警示標志。民警隔三差五地去村里作宣傳活動,講解交通安全知識。“大家的安全弦也繃緊了,意識提高了,走起路來心里放心多了。” 吳紅說。
為了解決農村交通安全,有關部門采取了很多辦法,比如在濱州,每個村都有6名交通安全勸導員,護送學生上下學,挨家挨戶地宣傳交通安全知識。在東營,市政府撥出2200萬元專項資金,組建了一支以大學畢業生為主的鄉鎮道路交通管理員隊伍,協助民警加強農村以及縣鄉公路的交通安全管理工作。
“我們村子里170多個駕駛員,150輛車,其中80輛小車,還有60多名小學生。車多人多,路況復雜,容易發生交通安全事故。” 濱州某村交通安全勸導員賈青華對本村的車輛情況爛熟于心,他說,“一開始勸導的時候,村民并不認可,但是時間長了,村民們切身感受到了交通事故的危害性,在思想上逐漸重視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