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專家觀點:盤活了高校人才資源
“總體來說,我國高層次人才缺口非常大,高校人才限制得太死,無法發揮作用。這一政策總體而言,對所有教師都適合,各高校的人力資源被盤活了。”山東省人民政府參事、山東建筑大學教授鄧相超表示。
政策允許教師可以多點教學后,教師可以多點授課,“教師兼職不只是搞科研、進企業,還可以去各個學校上課,人文社會學科,是有思想的人,不是‘匠’,而是‘家’,只有不斷創新不斷碰撞,才會產生新的思想和新的理念,這對學生的影響將更加深遠。”鄧相超建議,高校人文社科類的教師可以把崗位了解得寬泛些,不要把講臺局限于本單位,不管是國內外還是校內外,只要為人類培養人才,都是本職工作。
除此之外,鄧相超認為,目前高校的評價評估體系,學生的參與占比太少,“對老師來說,講課講得怎么樣,只有學生知道,但是學生的評價體系,不占多少比例,允許教師多校兼職,可以從側面提高學生在教師評價中的作用。”
對于高校教師和科研人員兼職,大家最擔心的是會分散精力,不專心搞好校內教學,卻去兼職掙錢。這就需要有科學的考核評價體系,同時讓教師、科研人員兼職公開透明,接受師生監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