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9月08日,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來自山東的女孩在魚寨小學支教。

  大眾網9月10日訊 原本只是想到貴州大山里支教兩年,了自己一份幫幫山里娃的心愿。哪曾想,幾個月后,她喜歡上了隱藏在苗嶺深處大山頂上的這個苗寨,她喜歡上了苗寨的孩子,而一個苗家漢子更是留下了這個生長在山東微山湖畔的女孩的心。

  苗嶺深處的魚寨

  魚寨,地處苗嶺深處,是貴州省黔東南州凱里市三棵樹鎮南高村的一個苗族村寨。

  魚寨沒有魚,甚至連河都沒有一條,之所以叫魚寨,是因為這個寨子從遠處看來就像是一條魚。離魚寨最近的河流在山下兩公里外,叫巴拉河,從凱里流下來,沒有鄉村公路的年代,魚寨人出山就是徒步下山走到巴拉河邊,撐船逆流上凱里。

  魚寨居住著吳楊兩姓,500多人口,全是苗族。因為交通閉塞,魚寨人過著封閉而怡然自得的日子。這勢必造成與山外文明的脫節,尤其表現在教育上,前些年,小學三四年級的學生都還聽不懂普通話,土生土長的老師教學都是用苗語。改變來自山外的志愿者,比如莊鳳美。

  不支教一回會遺憾一輩子

  莊鳳美,一個生長在山東濟寧梁山一帶的女孩,在家里受到父母寵愛。雖然賺錢艱辛,父母基本不讓她做家務活,只是催促她用心讀書。

  大專畢業實習,莊鳳美不甘就此開始平淡的工作,想著此生一定要到貧困地區支教,“不然會遺憾一生!”莊鳳美說。莊鳳美把自己支教的打算告訴了家人,引來了爸爸媽媽強烈的反對。

  “我決心已定!”莊鳳美悄悄辭掉了濟寧市區一所幼兒園的實習工作,回家收拾行囊,準備啟程遠赴貴州。她的目的地正是苗嶺深處的魚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