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據央視披露,由于電信詐騙得手容易,坐收暴利,除臺灣外,大陸也有不少路人皆知,防備嚴密的“電信詐騙村”。對此,若還提“強制實名登記,嚴防信息泄露,不接陌生電話,提高防范意識”等建議,純屬老生常談,案件依舊難免。同時,也給官員不接群眾的“陌生電話”找到了借口,和諧社會也將遭遇越來越多“不和陌生人說話”的尷尬。實際上,在信息社會個人信息的泄露是不可避免的,“堵住信息漏洞”就是一句空話。虛擬電話除了敲詐外,也不是金融詐騙的充分條件。這里,只有銀行轉賬才是電信詐騙得逞的必經手段。因此,銀行“假賬戶”就是電信詐騙得以實施的隱匿元兇。未來,只有把住“銀行賬戶實名”的關口,就能扼住電信詐騙猖獗的咽喉。
為此建議,改革我國銀行可多開賬戶且對假賬戶“概不負責”的制度設計,銀行必須承擔開戶的身份認證責任。同時,向境外賬戶轉賬要增加短信核實或延時措施。未來,只要通過虛假賬戶實施的金融詐騙,涉事銀行除了要對被盜資金負有追查和“買單”責任外,相關責任人也要分擔開設虛假賬戶造成的損失。由此,即可從源頭上確保銀行賬戶的真實性與可溯性,從而徹底斬斷電信詐騙借轉賬而銷聲匿跡的犯罪通道。
電信詐騙致死案發生后,警方曾預告電信詐騙使用的非實名制虛擬號碼,給破案造成的極不樂觀的難度。如今,犯罪嫌疑人已被全部抓獲說明,電信詐騙不是不能及時破案,而是要看社會壓力和重視程度。毋寧置疑,只要消滅了虛假賬戶的“接生婆”,電信詐騙的“逆子”就難以出生。當然,隨著身份證“指紋”換代和銀行卡“換芯”升級,銀行開戶的身份認證也將更為簡便和準確。
人物小介:王夕源,高級工程師,農業博士。民革青島市委秘書長,民革中央三農委員會委員,山東省政協委員,青島市信息專家智庫成員。曾獲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紡織部、山東省科技進步二等獎。
(文/王夕源,山東省政協官方微信“山東政協”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