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修訂教材難度有所降低

  新修訂的蘇教版教材做了諸多的調整,難度方面也有所降低。 “一年級上冊語文課本中的拼音學習是個難點,往年都是利用一個月的時間,集中把這些拼音學完。可以說時間比較倉促,學生學起來容易掌握不扎實。 ”上海路小學教了20多年語文的馮朝紅老師告訴記者,新修訂的教材將拼音學習與識字部分的內容作了穿插,將拼音學習的難度分散,滿足孩子入學后的識字愿望,也避免孩子們開學后一直學習拼音產生枯燥心理。 “課文方面的刪減調整也比以前科學了很多,像《我叫“神舟號”》《東方明珠》這種偏科技類的課文會比較抽象,小學新生學起來確實有一定的難度。新修訂后的語文教材加上了不少偏自然類的課文,這樣有利于孩子更好地學習。 ”馮朝紅告訴記者。

  注重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也是新教材的一大特色,蘇教版小學語文教材在原有描紅、仿影基礎上,新編排了“寫字有方”板塊,從漢字的結構、結體規律到難寫漢字的書寫技巧,從單字書寫到成句成段書寫的布局,從正楷到行楷,都做了系統指導。“‘寫字有方’這個板塊其實是很有必要的,往年經常有孩子在握筆姿勢、書寫筆畫方面存在很多的誤區,通過這種板塊的設置,就可以幫助孩子解決這方面的問題。 ”馮朝紅老師說。

  人教版先學漢字再學拼音

  小學新生語文第一課先學 “a、o、e”是幾代人的最初的記憶。人教版今年小學新生使用的語文教材卻先從識字開始,第一課的內容為“天、地、人”三個字。據了解,《易經》里曾提到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天、地、人,合為“三才”。這篇課文可能就是源于此。先接觸識字再學習拼音,主要是告訴學生拼音是為識字服務的。由于現在不少小學一年級開設英語課,一開始學習26個字母時,很容易和同步進行的拼音學習相混淆,將拼音推遲一個單元,也可能是考慮與英語的學習錯開。與2001年使用的人教版一年級上冊課本相比,從版式看,新修訂的語文教材課本是A4紙大小,明顯大了一號,而總頁碼也從原來的148頁降到現在的120頁。老版一年級《語文》上冊教材的生字量為400個字,新版本教材的生字量為300個。不管是調整拼音和漢字學習順序,還是錯開英語字母學習時間,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學習難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