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優化融資結構 山東企業杠桿率實現“三連降”

  齊魯網8月28日訊(山東臺 徐慧)過去人們常說“有多少錢辦多大事”。而隨著現代金融業的發展,用少量的錢就能撬動起更多資本,這就是金融的杠桿作用。杠桿會推動經濟加快發展,但高杠桿同樣伴隨著高風險。為了讓杠桿保持在一個合理水平,山東加快平臺建設,大力發展直接融資,確保經濟平穩健康發展。

  據《山東新聞聯播》報道,齊魯股權交易中心,是山東著力建設的“四板”市場,需要資金的企業和握有資本的投資者在這里可以直接對接。最近,山東一項新政策,給這里掛牌企業帶來好消息:有技術、有市場、經營好的企業,可以直接從山東省股權引導基金獲取幾百萬元不等的股權投資。

  齊魯股權交易中心首席研究員高鵬飛介紹,目前我們第一批篩選了50多家企業,將會獲得1.5個億的股權投資。統算下來,應該是每家企業可以平均獲得300萬元。

  加大直接融資的比重,正是山東經濟去杠桿的一個著力點。過去,銀行貸款一直是山東企業融資的主要方式,三年前,企業融資需求中,將近90%來源于銀行貸款。渠道過于集中、單一,制約效果同樣明顯。

  山東省金融辦副主任初明鋒介紹,在企業方面的風險可能會表現在資金使用的周期短,造成流動性的緊張;在銀行方面表現的風險,就是說整個實體企業的運行風險過度的反映到銀行體系當中,不良貸款占比有所上升。

  林嘉新材料公司是一家專門做納米級阻燃材料的企業,產品能用在高鐵電纜絕緣等高端市場上,銷路一直很好。去年企業想擴大規模,但在資金選擇上卻犯了難。

  山東林嘉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呂林告訴記者,其實銀行也是同意給我們貸款的,但是銀行貸款需要我們和其他企業進行互相聯保,你沒法去干預其他企業的經營,這個風險是一個未知的非常大的風險,我們是承擔不了的。

  企業想避險,政府也想把杠桿率保持在合理水平。數據顯示,2015年山東企業負債率為117.5%,比全國低10.8個百分點,但比國際公認的安全標準依然高出27個百分點。為了控制債務風險,山東對有超過3家銀行貸款的貸款大戶,組建債權人委員會,防止隨意抽貸,對合作銀行小微企業貸款損失給予30%左右的補償。

  山東省金融辦副主任初明鋒介紹,有效地促進了互信,互信明顯加強。銀行能夠放心的為企業提供服務,反過來講,金融機構它運行的成本也會有效的降低。

  治本之策,則在于優化融資結構,加大直接融資的比重。除了幫助企業在主板市場、新三板市場掛牌外,山東這兩年還加快齊魯股權交易中心、藍海股權交易中心等區域性資本市場建設,超過1000家企業在四板市場掛牌。在資金來源上,山東則改變財政資金的使用方法,成立起14支省級股權引導基金,變過去的“補貼”為現在的“投資”,引來全國408支市場化私募基金。

  環灣高新創業投資企業高級合伙人景洪曄介紹,哪些企業屬于成長型企業,哪些企業的技術好,哪些企業的技術轉化率比較高,這些政府都有信息優勢,這樣也會降低我們尋找投資機會的成本,未來我們也會增加跟投力度,也會拿出資金的三分之一以上(跟投)。

  在齊魯股權交易中心,林嘉新材料公司很快就找到了2000萬元股權融資,不僅一下解決了擴大生產的資金需求,還提升了企業的科學決策水平,政府努力,機構認可,企業受益,越來越多的社會閑散資金匯聚成發展動能,最近三年,山東直接融資規模保持高速增長,占社會融資增量的比重也從三年前的10.8%提高到26%,今年上半年山東直接融資接近2700億元,進一步增長57%。在此推動下,企業杠桿率連續三年實現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