鮮蒜運量不足一成
干蒜收費制約產業發展
進入流通環節的大蒜中,干、濕大蒜各占多大比例?干皮大蒜不列入綠色通道減免范圍對大蒜運輸行業又將帶來怎樣的影響?帶著這些問題,記者對全國最大的大蒜種植和集散地———金鄉進行了調查。
金鄉縣高河街道的辛明軍是種植大蒜十多年的老蒜農。他告訴記者,大蒜成熟季節集中在5月上旬到6月初。其余時間“賣的干大蒜占三分之二以上,新鮮大蒜不足三分之一。”辛明軍說,僅在大蒜剛收獲的時候,濕蒜的需求量較大,“絕大多數大蒜為了延長儲存期,都要經過沖洗、晾曬,變成干大蒜后再出售。
“濕蒜的收購主要集中在5月中旬到月底,其余時候主要收購干大蒜?!苯疣l蒜商周小偉告訴記者,干蒜易儲存,裝運更方便,總體上說,“干大蒜能占到收購量的七成以上。”
金鄉縣大蒜產業信息協會會長楊桂華說,每年金鄉的大蒜產量超過150萬噸,加之外省市匯集到這里的大蒜,大蒜總運輸量超過200萬噸?!叭赀M入流通環節的新鮮大蒜運輸量,不足全年總運量的10%。”楊桂華直言,希望高速部門能夠提供更多支持,“巧立名目,按照大蒜的干濕程度制定不同的收費標準,只會制約大蒜產業的發展?!?/p>
干、濕大蒜執行不同的收費標準,最受傷的還是從事大蒜運輸的貨車司機。魏安坤向記者算了一筆賬。他每月平均要運輸10次大蒜,其中絕大多數是干蒜,為了方便快捷幾乎都要走高速公路?!鞍疵看问召M200元算,一個月下來就要多支出2000元?!蔽喊怖ぬ寡?,多年來運輸價格還是執行較低的標準,但油費、車輛保養等費用卻連年攀升,每月盈利在7000元左右,“如果除去2000元高速通行費,辛苦一個月下來每月收入連5000元都不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