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偷工減料、夸大宣傳、以次充好等亂象,一直伴隨著不斷發展的裝修行業。而對大多數業主來說,受市場亂象、專業知識等客觀因素的影響,往往都是極為弱勢的一方,從計劃裝修時的“霧里看花”到開始裝修后的“被牽著鼻子走”。
套餐就是個套
材料看不上得加錢換
據記者了解,現在裝修行業中的套餐比較多,比如39800元、58800元或者68800元一口價,還承諾中間不會再加錢。但是,業主裝修完之后,會發現花的錢肯定高于套餐價,為何?
“所謂套餐就是一個套。”從事多年工裝的楊先生說。楊先生是一家工裝裝飾公司的經理,盡管從事的是工程裝修,但是在家裝方面的那些坑,楊先生還是很了解。
所謂的“套餐裝修”,就是按平米計算裝修價格,即把裝修主材,包括墻磚、地磚、潔具、門及門套、墻面漆、吊頂等與基礎裝修組合在一起,包工包料,材料和人工都包含在里面。這種裝修看似價格清晰、配套完整,業主省心省力,不過,以楊先生的話說,就是“90%的業主都會多出預算的一倍”。
通常情況下,套餐的優惠價格多是吸引客流的一種方式,而等到業主真的簽了合同,交了定金,那只能是被裝修公司牽著鼻子走了。“比如說100多平的房子,推出套餐價388元/平方米,整個房子裝修下來,差不多4萬塊,不少消費者就被這樣的價格吸引過來了。”
一旦定金交了,那就上套了。一般裝修合同里都會約定,定金不退,不少業主為了這些定金,只能跟著裝修公司走。
大多數情況下,業主對套餐里包含的材料都不怎么滿意。“商場里的試衣鏡都會騙人呢,何況是裝修公司的樣板間。”楊先生說。樣板間里,燈光一打,怎么看都漂亮,實際上裝到自己家里,情況就不是那樣了。地板質量差、味道刺鼻,業主不滿意,要求更換材料,裝修公司就有話說了,這項套餐里包含的材料就是這個,想要換材料就只能升級。
這時候的業主已經交了定金,想要撤退,就有點晚了,只能是裝修公司說什么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