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減不良貸款,調結構是根本

  2014年和2015年,我省的銀行不良貸款增長速度都處在較高水平。此后,省級壞賬銀行落地,一系列解決壞賬的細則也紛紛出臺。“青島方面通過設立一些國有壞賬處置公司,銀行不良率有所降低。”在談到去年三四季度起青島市銀行不良率下降時,青島市金融辦副主任王鋒告訴記者。

  但即便如此,省內金融圈一些知情人士仍認為,此類政府出資收購處置銀行不良貸款的方式仍不是長遠之計。“調整產業結構才是最重要的,從現在的情況看,煤炭、鋼鐵等產業容易出現不良貸款,而山東地區,特別是在魯西、魯北地區有大量的中小型‘落后產能’企業,全省160多家上市公司中,近三分之一集中于鋼鐵、石化、煤炭,產業結構不合理,壞賬問題自然就多了一些。”某地城投集團一位負責人說。

  小林也表示,他自己和身邊大量的對公客戶經理也都“栽”在了鋼鐵煤炭行業上。“這些企業以前都很不錯,但這幾年突然就出現了經營問題,這是我們始料未及的。”小林說。

  日前,東方資產管理公司研究指出,銀行不良率見頂回落,大體取決于三個方面:一是宏觀經濟觸底回升,實體經濟基本面向好;二是經濟結構調整取得突破,過剩產能得到實質化解,虧損面得到遏制;三是銀行信貸擴張能力得到恢復,銀行不良貸款得到快速處置。

  對此,魯東大學商學院副院長劉良忠表示,我省的一二三產業發展仍不均衡,產業結構亟須調整,這才是解決銀行不良貸款的長久之計,“但從現在看,淘汰落后產能,需要相當一段時間去沉淀。”

  不僅是劉良忠,包括一些銀行信貸部一線領導也都認為,要全面解決我省銀行的不良貸款問題,仍得一段時間,這既需要我省經濟保持長效增長,又需要淘汰落后產能,加大新產業的發展投入力度。

  “從目前的經濟走勢來來,經濟結構調整陣痛,新舊動能轉換相互交織,經濟下行壓力依然很大,結構性矛盾仍然突出,特別是結構性產能過剩比較嚴重,企業杠桿率高企,要讓銀行業不良率上升趨勢得到有效遏制,還得花比較長的時間。”老范說。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姜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