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等,還有不少……

  三網融合研究專家、融合網總編吳純勇認為,這些案子匯集了IPTV行業的各種經年頑疾,諸如分平臺不與總平臺規范對接、內容版權不規范甚至侵權盜版、做不到必要的計費鑒權認證等等,可謂不折不扣的“IPTV病體標本”。

  估計看到這兒,您可能已經頭暈眼花,不就是看個電視嘛,怎么這么亂呀?沒辦法,這就要給您講講三網融合的那些事兒了。

  沖開了政策關沖不破利益結

  IPTV只是顯露在大眾面前的一角,其背后,反映的是我國三網融合發展的現狀。

  2010年,國家開始推行三網融合。所謂三網融合,是指廣播電視網、電信網與互聯網的融合。也就是說,電信運營商可以進入廣電行業,發展IPTV,而廣電也可以進入電信行業,發展寬帶、電話等業務。

  三網融合的好處顯而易見。實現三網融合后,老百姓家就不需要電視一條線、電話一條線,上網一條線,而是看電視、打電話、上網一條線即可。最簡單的體現就是“3屏”融合,即手機、電視和電腦屏幕的融合。以后的手機可以看電視、上網,電視可以打電話、上網,電腦也可以打電話、看電視。

  但是,想到對方鍋里掄勺子,自然就要有磕磕碰碰。更何況,兩邊還各屬于不同的部門,一個的“婆婆”是廣電總局,另一個的“婆婆”是工信部。曾有媒體發表文章,稱三網融合是“沖開了政策關,沖不破利益結”。

  “三網融合單純從技術上來說是可行的,但是技術背后的利益機制、管理體制、法律問題,讓三網融合現在融合得很難。比如電信是電信的,廣電是廣電的,互聯網是互聯網的,現在這三張網要融合,如果沒有法律政策和監管部門的監管,當利益發生糾葛時,可能就會發生這樣那樣的問題。”三網融合研究學者、上海師范大學人文與傳播學院副院長金定海表示,“面對同一市場,應該要平等競爭,但是目前競爭并不平等,只有傳播沒有監管是很可怕的,如何加強這樣一種監管,是當下三網融合面臨的一個迫切問題。”

  舉個例子,根據《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關于當前階段IPTV集成播控平臺建設管理有關問題的通知》,“IPTV集成播控總、分平臺負責IPTV節目的統一集成和播出監控。”也就是說,IPTV上播出什么節目,與它合作的播控平臺(也就是央視和當地省電視臺)是要監控的,可在實際運行中,播控平臺與IPTV運營商是合作方,涉及利益分成,很難真正起到監控作用。

  這屬于監管上的空白,此外還有法律上的不到位。吳純勇告訴記者,如果上升到法律層面,無論電信法還是廣播電視傳輸法,截至目前都沒有相關法律規定。這幾年國家一直在提倡加快相關立法工作,工信部或廣電總局也在嘗試起草,但都沒有相關法律出臺。不過,主管部門對于他們相關行業的監管,各部委、部門的規章制度,通知、規范、行業要求,這些都是齊備的。

  “三網融合中,電信運營商可以進入廣播電視業務,就要遵守廣播電視管理條例的規定。”陳曉寧表示,國家在推動三網融合過程中,多次提到要建立健全相應的法律法規。只不過,大家都希望在競爭開始之前,就能有規范的法律,但是現在看起來沒有達到,那么就要在競爭中產生合適的法律法規。“這些需要通過據理力爭甚至斗爭,完善相關法律法規,然后達到雙方都接受的有序競爭的市場環境,這需要磨合、調節、調整,這是一個復雜的過程。”

  您可能會覺得,這些都是國家政策、法律法規上的事,與我等老百姓何干呀?我只要能安安穩穩地少花錢、看電視就成了。

  可真的無關嗎?正如2015年9月22日,習近平總書記接受《華爾街日報》采訪時強調的,互聯網作為20世紀最偉大的發明之一,深刻改變著人們的生產生活,有力推動著社會發展,具有高度全球化的特性。但是,這塊“新疆域”不是“法外之地”,同樣要講法治。網絡空間與現實社會一樣,既要提倡自由,也要遵守秩序。自由是秩序的目的,秩序是自由的保障。

  互聯網下的競爭新形態,其實是另一個真實的社會。如果大家都不按照規矩來,那么終有一天,一個沒有規矩的社會,也將影響到我們每一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