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月5日是修訂后的《環境保護法》實施以來的第二個環境日。6月2日,省高院舉行新聞發布會,通報一年來全省法院環境資源審判工作情況并發布典型案例。記者從發布會上獲悉,截至目前,全省法院共受理8起環境公益訴訟案件,其中,北京市朝陽區自然之友環境研究所與山東金嶺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大氣污染民事公益訴訟案是我省法院審結的首例大氣污染民事公益訴訟案件。
山東金嶺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下屬熱電廠,自2014年以來持續向大氣超標排放污染物,并存在環保設施未驗收即投入生產、私自篡改監測數據等環境違法行為。2014年至2015年間,廣饒縣環保局、東營市環保局共對其進行了16次行政處罰,山東省環保廳、國家環保部對其掛牌督辦、通報督查。2016年1月19日,北京市朝陽區自然之友環境研究所向東營市中級人民法院提起訴訟,請求判令山東金嶺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停止排污,承擔污染治理費用及相關訴訟費用。中國政法大學環境資源法研究和服務中心、濟南市綠行齊魯環保公益服務中心支持起訴。
在審理過程中,經東營市中級人民法院主持調解,原被告雙方達成調解協議,山東金嶺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承擔生態環境治理費300萬元,于調解協議生效后10日內支付于法院指定的環保基金帳戶。
“該案是我省首例由社會團體作為支持起訴人參與的環境公益訴訟案件。東營市中級人民法院受理案件后,在準確查明案件事實的基礎上,促使當事人達成調解協議,并對環境治理賠償費用進行了妥善安排,使原告訴訟請求得以實現,既依法維護了公共利益,又高效化解了糾紛?!笔「咴涵h境資源庭庭長李軍說。
“環境公益訴訟是環境資源審判的重點。我們對公益訴訟受案機制進行了規范,適度從寬把握原告主體資格的審查標準,鼓勵將支持起訴依法適用于環境民事公益訴訟,通過緩、減、免或由專項基金賬戶墊支訴訟費等措施減輕原告訴訟負擔?!笔「咴狐h組成員、副院長張愛云介紹,同時,鼓勵各地法院探索適合本地區公益訴訟發展的資金運作模式,建立健全公益訴訟資金的管理、使用、審計監督以及責任追究等各項制度。
據介紹,近年來,我省污染環境刑事犯罪數量呈明顯上升態勢。全省法院加大了對涉及環境資源保護刑事案件的審判力度,形成了嚴厲打擊環境資源犯罪的高壓態勢。一年來,全省法院共審理涉及環境資源刑事案件516件,907人受到刑事追究。
“我們加大了對環境權益的保護力度,嚴格貫徹損害擔責、全面賠償原則,依法及時受理了大批環境資源保護民商事案件,妥善審理了與土地、礦產、草場、林場、漁業、水以及海洋等環境資源保護相關的物權、合同和侵權案件,特別是加強了對污染土壤、污染水源等環境侵權案件的審理。一年來,全省法院共受理環境資源民商事案件1186件,審結1193件,其中受理環境污染損害賠償案件48件,審結104件,有力維護了人民群眾的環境權益。”張愛云告訴記者,另外,全省法院還通過審理涉及環境資源行政處罰、行政許可等案件,監督環保機關依法行使環境資源管理和處罰職權,一年來全省法院審理環保行政案件3222件,審查執行環保非訴執行案件113件。
為切實發揮好環境資源審判職能作用,我省法院積極推進環境資源審判機構專門化建設,逐步健全歸口審理模式,并不斷探索完善案件審理機制?!拔覀兲剿鲗嵭行迯褪讲门蟹绞?,鼓勵適用恢復原狀的法律責任,無法完全修復的,可以準許采用替代性修復方式。還探索實行保全制度,針對正在發生的污染環境、破壞生態行為,及時依法采取發出司法強制令等保全、先予執行措施,把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消滅在源頭或者控制在合理范圍內。”張愛云說。
[相關鏈接]8件環境公益訴訟 7件民事1件行政
目前全省法院共受理8件環境公益訴訟案件。其中,環境行政公益訴訟案件1件,為慶云縣法院受理的慶云檢察院訴縣環保局行政不作為一案,該案為全國人大常委會授權檢察機關提起公益訴訟試點工作后,全國首例行政公益訴訟案件。
環境民事公益訴訟案件7件,分別是:
德州中院受理的中華環保聯合會訴德州晶華集團振華有限公司大氣污染侵權案,該案是新環保法實施以來全國首例針對大氣污染行為提起的環境公益訴訟案件。
東營中院受理的中華環保聯合會起訴4家企業非法處置危險、有毒廢物案。
東營市經濟技術開發區法院受理的中華環保聯合會訴山東海科化工集團有限公司、王江偉等環境污染責任糾紛案。
濟南中院受理的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綠色發展基金會訴山東金誠重油化工有限公司等6家企業傾倒危險廢物案,該案是章丘“5.7”爆炸事故發生后,由綠發會提起的公益訴訟。
東營中院受理的北京市朝陽區自然之友研究所訴山東金嶺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大氣污染責任糾紛案。
青島海事法院受理的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綠色發展基金會訴康菲石油中國有限公司、中海石油(中國)有限公司海洋環境污染損害責任糾紛案。
煙臺中院受理的中華環境保護基金會訴長島聯凱風電發展有限公司生態損害責任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