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余平方米的二層小樓,是濟寧80名自閉癥和智障兒童的家。在這里,通過幾年的學習,他們逐漸掌握吃喝拉撒等生活自理能力。但是,自閉癥兒童家庭普遍貧困,幼兒園也得維持運轉,花費很大。一直以“小飯桌”形式存在的這家私立特殊幼兒園,還缺乏相應政策扶持。 

  孫女學會自己小便,爺爺給老師磕頭感謝

  6月1日,全國各地小朋友歡度自己的節日,濟寧慧星幼兒園內,也不例外。院子里響起音樂,老師得多喊幾遍,孩子們才能排列整齊,跟隨旋律手舞足蹈。這里共有80名學生,和別的地方不同,78名是自閉癥兒童,兩名是智障兒童。

  上午10點半,劉水和往常一樣開始哭鬧,園里所有老師都熟知這個規律。“每天鬧四次,必須得抱著哄才行。”說著,趙老師把劉水抱起,摟在懷里,頭部放在自己的肩膀上,一只手輕輕拍著他的背部,在院里來回踱步。四歲的劉水,已經有五六十斤重,如果抱一會兒放下來馬上就“啊啊啊”地哭鬧。半個小時后,劉水抬起頭,小臉扭向前看。

  好啦?今天還挺快。”見到這樣,趙老師把劉水小心放下,臉上掩不住欣喜,連著抱了半個小時,胳膊已經酸麻。正常情況下他每次哭鬧得兩小時,需要幾位老師輪流來抱。 

  這家幼兒園的孩子,年齡從四歲到11歲不等,大部分都在康復機構接受著正常的康復治療,每天康復結束后再到這里學習生活自理能力。根據每個孩子的年齡和智商,園長張慧將他們分配到不同班級。

  六歲的妞妞很漂亮,雙手玩著衣角,不時四處張望。在老師的引導下,還能含糊地喊“阿姨”。剛入園時,妞妞可不是這種狀態。“小便不能自理,雙手一直捂著耳朵,要是兩只手顧不上,就抬起胳膊來捂著。”說起孩子的改變,張慧滿眼寵溺,為了教會她獨立小便,老師可沒少費心思,每次四名老師一起,經過兩個月的引導,妞妞終于學會了自己小便。又進行了一年半的糾正,手和胳膊不再非得捂耳朵了。看到孩子的改變,來接送妞妞的爺爺,一度給老師磕頭感謝。

   有老師被孩子打暈,半小時后才醒過來

  2013年開設至今,已經有20多個孩子能夠獨立吃喝拉撒,從園里走向社會。以前,張慧從來沒想過會有這么多特殊兒童。

  “就是喜歡孩子,不論換哪個工作,都是想和孩子們在一起。”之前,張慧做了十年教育,又做了三年殘疾兒童康復訓練,也是這段經歷,讓她有了自己辦園的想法。康復中心進行的是治療,要是能有一家機構教給這些孩子獨立生活能力就好了。

  剛開始,園里只有六名孩子,五位老師,半年后,增加到20名,到如今,已經有了80名孩子,老師也增加到14位,大多是特殊教育或康復相關專業畢業的。 

  張慧的右臂上,有一塊明顯的燙傷疤痕。自閉癥兒童和智障兒童的手腳沒輕沒重,老師受傷是常事。一次,張慧到廚房里查看飯菜做得如何,剛敞開鍋蓋,一個孩子走了進來,為了避免孩子亂摸燙著,張慧想把他領出去,沒想到,孩子一使勁,反而把她推到了鍋上,這塊傷疤就是那次留下的。

  燕燕也曾一巴掌把一位老師扇暈過去,其他老師連忙掐人中,半個小時后才蘇醒過來。挨打多了,老師也總結出一些經驗。“孩子打你,千萬不能吱聲,否則他們會覺得很好玩,一個勁兒追著打。”趙老師在這里工作已經一年半,自閉癥孩子不說話,一根頭發就能看一天,外人無法得知他們到底在想什么。不過,趙老師同事已經慢慢走進這些孩子心里。

   80名孩子一半以上父母離異

  中午12點,燕燕剛吃過午飯,媽媽孫女士準時出現在門口,接她回出租房里午休。

  “一歲多查出來存在智力障礙,這么多年,一直是我陪著治療。”說起女兒,眼淚在47歲的孫女士眼眶里直打轉,只有家里有這樣的孩子,才能體會家長的心情。也只有這些家長,才能感受到這個幼兒園帶來的希望。

  在金鄉老家,女兒曾去過一家幼兒園,孫女士陪讀了半天,看見老師對孩子的態度,決定立馬放棄。“只要這里愿意接收我們,俺家燕燕就一直在這里學。”農忙時,就得帶著燕燕回老家,早上醒了,燕燕就會鬧:“我要去上學,我要去上學……”

  在這里,如果孩子每天吃三頓飯,每月要交800元生活費;如果吃兩頓,交600元即可。一天不來學習,園里退給家長37元。這些錢,既包含餐費,還得用來支付老師的工資、房租等等。

  孫女士和燕燕的出租房在附近一小區里,得知娘倆的情況,租房中介專門給她介紹了最便宜的房子,一室一廳每月房租350元。孫女士還是覺得貴了點,她還有個兒子在上大學,兩家四口老人需要贍養,全靠丈夫打工掙錢養家。見一家人生活實在困難,村里給女兒辦理了低保。

  園里80名孩子,一半以上孩子的父母已經離異,或跟隨一方生活,或者跟隨爺爺奶奶生活。對其中兩名家庭特別困難的孩子,張慧決定學費減半。還有一個亞孤兒,直接就留在園里常住,不收取任何費用。

  幼兒園是個“小飯桌”,期盼進學前教育系統

  張慧和同事們從事的應該屬于特殊教育,對這方面有沒有特殊教育機構審批或補貼,她咨詢過不少人。

  “在特殊兒童康復工程方面,國家有相關補貼支持。”濟寧市殘聯組聯部主任吳天珍說,在特殊兒童學前教育方面,國內相關補貼政策還是空白。他曾寫過一篇論文,專門探討特殊兒童學前教育方式,類似慧星幼兒園,他們聘請的是專業特殊幼教,師資力量相對較強,但是得不到學前教育系統承認,師資力量不能納入學前教育總盤子,費用只能由家庭和幼兒園承擔。很多家長由于忙于工作,愿意把孩子送到這里看護,幼兒園很受家長尤其是低收入家庭的歡迎。他覺得,國家可以有計劃地規范扶持一批私立特殊幼兒園。

  事實上,這家幼兒園還沒有任何手續,一直是以“小飯桌”的形式存在。經過幾方咨詢,張慧決定申請普通幼兒園。目前,濟寧市任城區教體局已經收到她的申報材料,等待聯合消防、食藥監等部門進行實地查看,如果符合條件,任城區教體局會按規定發放相關證件。

  對此,張慧很期待,有了正規手續,教育部門可以按規定對貧困生或殘疾兒童進行減免學費等政策扶持,濟寧殘聯部門也曾承諾盡可能給予現金或其他方面的扶持。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賈凌煜 張曉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