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日,山東省環保廳發布了2015年全省環境狀況公報。去年全省污染物減排完成“十三五”任務目標,PM2.5比2013年完成22.4%,基本消除劣五類水體,但濟南、濰坊和威海三市檢出酸雨。

  2015年,全省17個設區城市共采集分析1278個降水樣品,降水PH年均值范圍在5.85~7.72之間,PH年均值均大于5.60,全省無酸雨城市。

  不過,在降水樣品中還是檢出酸雨樣品19個,酸雨檢出率1.5%。有酸雨樣品檢出的城市為濟南、濰坊和威海,酸雨樣品檢出率分別為6.4%、4.4%和5.7%。與上年相比,有酸雨檢出城市個數持平,酸雨檢出率增加0.6個百分點。

  2015年全省酸雨樣品PH最小值為4.39,出現在4月1日至4月2日濟南市的市監測站測點。記者查詢一下,那場雨是從3月31日開始一直下到4月2日,之前山東一直干旱,好不容易才盼來一場“轉折性降雨”,并且是自建國以來山東歷史同期最強降雨,但沒想到竟然是一場酸雨。

  一年四季都有雨,濟南什么時候酸雨最集中?根據山東省氣象局研究,濟南秋季的酸雨頻率最大,特別是11月,夏冬兩季酸雨頻率較小。這主要是因為濟南是北方城市,土壤和沙粒偏堿性,這些堿性物質會緩沖大氣中的酸性物質。

  從全省來看,濟南幾乎在每一年都會有酸雨檢出,這是為什么呢?根據相關研究,濟南市發展較為迅速,建筑、市政和拆遷工程造成揚塵污染嚴重,機動車、燃煤排放大量污染物。受特殊地形和氣象條件影響,污染物難于擴散,加重了市區空氣污染。

  來源:生活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