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月22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會議確定,全面放開高校畢業生、技術工人、留學歸國人員等落戶限制,提前是“除極少數超大城市外”。

  北京市人力社保局副局長張祖德早在去年也曾公開表示,2015年應屆畢業生的引進指標不超過9000人,而2016年只會少不會多。

  “每一年都說最難就業季,但每年師哥師姐都就業情況很好,也沒放在心上。去年那樣的形勢下,師哥師姐一半以上進央媒,好幾個進國家部委和四大銀 行。” 歐陽盈說,今年形勢急轉直下。他說:“我們班到3月為止,只有兩個人去了央媒第一梯隊,到4月底,進入央媒工作的也只增加了4個人;另外,我們班沒有一個 通過國考的。”

  在留京的希望基本落空后,歐陽盈選擇了離開。最終她通過江蘇省省委選調生項目,成為老家蘇州的一名公務員。然而無論以哪種姿態離開北京,回到老家,意外著將被老家親友打上“被北京淘汰”的標簽。

  創業者

  “我一開始就沒打算找工作,我是要幫別人找工作。”南京審計大學本科應屆生趙宗陽說。據前程無憂發布的《2016應屆畢業生求職到位率調查報告》,他可算作今年1.3%創業應屆生的一分子。

  自2012年入校以來,校內的招聘海報、學校招聘會、就業培訓大會,還有學長學姐的交流,讓趙宗陽每一年都充分感受到了“就業難”:“我們學校不算名牌大學,同層學歷上吃虧。還有,學生企業兩方信息不對稱,學生不知道企業需要怎樣的人才,根本不知道該怎樣努力。”

  創業的念頭萌生在大三這年,趙宗陽和幾位校友討論后決定:做一個針對應屆生的線上職業規劃平臺,整合社會優質就業相關的資源,為應屆生提供就業相關指導培訓。

  大三這年,趙宗陽和盟友們為此組建了學校社團,進行了線下嘗試,比如開展模擬面試、邀請企業招聘會來做交流會等。

  找到天使投資人拿下第一輪300萬資金后,今年年初,趙宗陽在內的16人團隊一起開始了這個創業項目。在畢業前夕這段忙碌日子的縫隙中,團隊每人皆 擔多職:技術、文案、自媒體運營、公關、市場拓展、活動執行。經過幾個月的沒日沒夜的工作后,目前,這個名為職前Careerfore——一款致力于服務 應屆生就業的app已通過團隊內測,目前正在前期宣傳階段,預計今年8月份上線。

  在大學生就業形勢愈發嚴峻的情況下,越來越多高校學子選擇了創業這條路。據麥可思研究院數據:2007年這一數值為1.2%,至2014年,該數值 已翻倍增長至2.9%。其中,餐飲行業、零售、個體服務業等行業已經成為應屆本科畢業生創業最集中的行業,甚至超過了互聯網創業所占的比例。報告認為, “成本低是重要原因,互聯網背景下很多傳統行業也都借助了互聯網的因素”。

  大學生創業越來越被視為一種解決就業的迂回道路,各級政府出臺了一系列相關政策鼓勵大學生創新創業,力圖通過高校、政府、社會三方建立有效機制,引導大學生創新,支持大學生創業實踐。

  與此同時,各高校關于創業創新教育的具體舉措和休學創業的規定也逐步落實。日前,清華大學通過《清華大學研究生學籍管理規定》的修訂方案,展現出其對大學生創業的支持力度和決心:研究生創業,可以停學三年。

  值得注意的是,大學生創業成功率低也是一個不爭的事實。一項調查數據顯示,當前,全國大學生創業成功率最高的浙江為4%,中國大學生創業成功率平均為2%,這與歐洲和美國的大學生創業成功率20%有整整十倍的差距。

  “成不成功我真沒想過,沒想那么復雜,我就想把事情做好。”趙宗陽說:“我也是學生,知道找工作多難,就是想幫助更多學生,尤其是像我一樣不是清華北大這些名校的學生,哪怕他們找工作時能為他們提升一點點戰斗值,那也就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