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日,記者獲悉,濟南市政府辦公廳日前印發《濟南市城市黑臭水體整治工作實施方案》,公布了建成區(主城區繞城高速公路范圍以內及長清城區)37處黑臭水體清單及整治任務分工,要求2017年年底前基本消除城市黑臭水體。
城市黑臭水體不僅給市民帶來極差的感官體驗,也是直接影響市民生產生活的突出水環境問題。實施方案要求,采取工程措施與執法督查并舉的方式,全面排查河道沿線排污情況及周邊既有排水設施,建立環保、城管執法、市政公用、城市園林等多部門協同的聯動機制,及時查處河道內違法違章建設和違法排污等行為,杜絕向河道內傾倒垃圾和私設排污口現象。
濟南公布了全市建成區37處城市黑臭水體清單,清單逐一列出黑臭水體起始邊界、面積長度、所在區域、黑臭級別、水質性狀、治理責任人及達標期限。從黑臭級別看,27處為重度,10處為輕度;從轄區看,歷下區6處,市中區5處,天橋區8處,槐蔭區4處,歷城區6處,長清區1處,還有7處是市投資平臺土地開發熟化范圍內的;從河流名稱看,有水質渾濁的小清河(無影山路橋東南側)、全福河(經十路至工業南路)、水質渾濁有刺鼻氣味的大澗溝(二環南路至劉長山延長線)、重度黑臭的西圩子壕(綠地中心段、共青團路與順河街交叉口向南100米處)、重度黑臭的柳行河(膠濟鐵路至小清河)、水質渾濁有刺鼻氣味山大路邊溝(花園路至黃臺南路段)等。
接下來,各區政府、市投資平臺將根據這份黑臭水體清單,進一步排查污染源,制定整治計劃,向社會公布。根據黑臭水體整治計劃,推進實施整治工程,確保2017年底前完成整治任務。
治理完成后,濟南市還將對整治效果進行評估,出具評估報告,向社會公布評估結論。同時,將城市水體水質監測納入監督性監測范圍,由環保部門根據不同水體特征,確定監測點和監測頻率,定期向社會公布城市水體水質監測結果,接受公眾監督。